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百年红砂岩墙意外被发现受损 现已挂牌保护

2013年02月07日 09:13 来源:金羊网 参与互动(0)

 

 

  ■去年7月,被损坏前的红砂岩墙(大图);现在,被水泥覆盖的一段红砂岩墙上,挂上了标识牌(小图)。新快报记者 任磊斌 孙毅/摄

   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十三行首富伍家祠道内一堵200多年红砂岩围墙被用水泥掩盖受到破坏,经新快报独家报道后(见2012年11月22日A24版),市规划局立即叫停施工并两次组织专家到现场评估(见2012年11月29日A16版),2月5日,根据专家意见及市规划局要求,海珠区少年宫已在红砂岩墙上挂上保护标识牌。

  据悉,这是广州首次对未经认定、面临破坏的历史建筑实行临时保护。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称这是对历史建筑保护应急机制的一次探索。

  专家建议作历史建筑保护

  2012年8月9日,新快报“广州历史建筑普查民间版”报道提名伍家祠道街区及红砂岩墙为历史建筑。

  2012年11月22日,新快报报道南华西街伍家祠道红砂岩墙被水泥覆盖后,市规划局立即叫停了施工。

  2012年11月28日,市规划局组织市文广新局,海珠区文广新局、区教育局、区少年宫及有关专家到现场查看后召开专家论证会,并邀请了十三行伍氏后人、新快报“历史建筑普查民间版”提名人伍立桥介绍相关情况,形成了“关于海珠区伍家祠道围墙保护问题的意见”的专家意见。

  由黎显衡、潘忠诚、廖志、刘付钧四位专家形成的意见认为:伍氏宗祠及其周边青云巷、围墙是广州十三行伍氏现存重要遗迹,对研究十三行和伍秉鉴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建议先将其作为历史建筑予以保护;应竖立标识牌说明保护的对象及历史渊源与价值。专家还提出如果铲除被少年宫覆盖的南段围墙粉刷可能导致二次伤害,要求暂按现状保留,北段红砂岩墙基和青砖围墙不得粉刷,按现状保护。

  2012年12月5日,市规划局向海珠区政府发函,要求区政府督促区少年宫按现状保护围墙,并根据专家意见竖立标识牌。

  2013年1月6日,市规划局再次组织市文广新局,海珠区府办、区文广新局、区教育局、区规划局、区少年宫及市名城委专家委员黎显衡召开现场会,确定由海珠区少年宫负责标识牌的制作和安装,并请专家指导确定了标识牌具体制作方案。

  2013年2月5日,海珠区少年宫挂上了标识牌。

  现场:墙上挂了标识牌匾

  新快报记者昨日在同福中路海珠区少年宫新址旁的伍家祠道看到,靠近同福中路路面街口处的墙壁上出现了醒目的指示标识牌匾,牌匾上的文字对伍氏宗祠旧址作了详细介绍。

  记者在现场见到,除了2米高的标识牌以外,被灰色水泥覆盖的红砂岩南段墙体还和两个月前一样。步往墙体北侧,北段红砂岩墙体和基座仍保持原状。

  ■市规划局

  历史建筑保护应急机制的探索

  伍家祠道红砂岩墙曾于去年8月9日被新快报“广州历史建筑普查民间版”报道过,是市民提名历史建筑中的重要保护元素。但目前广州市首批历史建筑尚未公布,相关历史建筑的法规仍未出台,新快报曾多次在报道中呼吁对过渡期内面临破坏、拆除的有价值的建筑制定应急预案,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对受破坏的红砂岩墙竖牌临时保护,就是对这种应急机制的一次探索。对今后的类似情况有示范意义。

  相关负责人表示:伍家祠道红砂岩墙还未被认定为历史建筑,考虑到属地管理的原则,按文保专家意见,先挂牌保护,同时也有宣传作用。今后还将进一步改进完善。

  据了解,这也是2011年11月市规划局设立名城保护处(同时挂“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后,第一次对未被认定但面临破坏的历史建筑实行临时保护。

  ■海珠区少年宫

  按市规划局和专家意见制作标识

  负责挂保护标识的海珠区少年宫叶剑鸣主任表示:“标识牌的文案完全是用专家定稿,我们没敢改动。另外,80cm×60cm的汉白玉石底板和绿色字体都是最高规格的制作工艺。我们目前均按照市规划局名城办和专家的建议进行工作,如果他们认为对这堵墙有新的定性和其他需要进行施工或者制作的步骤,我们会全力配合。”

  ■报料人

  参与本报普查始知红砂岩墙

  意外发现受损即发微博报料

  “太好了!”第一个发微博披露红砂岩墙被破坏的市民谭学斌听到挂标识牌保护的消息后兴奋不已:“伍家的东西现已所剩无几,能够保护是好事。”

  谭学斌是民间组织广州民间文物保护协会的一名文物保护爱好者,去年8月,他参与了新快报“广州历史建筑普查民间版”对伍家祠道一带历史遗存的采访,第一次知道了这堵红砂岩墙。去年11月,他意外发现红砂岩墙被水泥覆盖,感到非常痛心,便发了微博,同时向新快报报料。

  ■专家视点

  希望这种“临时保护令”制度化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 刘晖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绝不仅是政府职责,也不能仅靠专家和媒体的呼吁,此次伍家祠道红砂岩墙的保护,正是市民、媒体、政府和专家四方面合力促成。

  市民广泛参与是保护的可靠基础。此次伍氏宗祠和伍家祠道红砂岩墙的保护线索和历史价值,最早就是由伍氏家族后人提供,纳入“民间版历史建筑提名”,进而申报历史建筑。而伍家祠道红砂岩墙在施工过程中受损的问题也是热心街坊报料才引起关注。因此历史建筑的发现和保护都离不开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如果没有媒体的及时跟进和监督报道,伍氏宗祠和红砂岩墙也不可能得到今天的保护。针对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传播正确的保护理念,监督保护中出现的问题方面,媒体还有很大的空间。

  专家主要从各自专业角度提供鉴定和咨询意见,提出保护规划和修缮设计方案。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是大学科研机构和专业人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政府承担了从历史文化名城到历史建筑的法定保护职责。公权力的介入,一要及时,二要审慎。在此次红砂岩墙事件中,规划部门及时组织专家论证,采取临时措施,并竖立标识牌,保证了红砂岩墙不受到进一步破坏;临时性的保护针对的是紧急情况,之后应该是审慎的评审和公布。

  通过此事件,希望开辟一条历史建筑保护的“绿色通道”,建立起市民、媒体和政府之间沟通的畅通渠道:通过“临时保护令”的方式,市民街坊能及时制止破坏行为,也使民间发现的各种线索能够纳入名城委的定期审议机制,符合条件的及时增补进保护名录。希望这种“临时保护令”制度化,并成为广州名城保护的地方性经验。

  “临时保护令”制度要明晰四个主体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冯江

  “临时保护令”制度应明晰几个主体:

  一、由哪个职能部门处理需要临时保护的历史建筑案,是否应由市规划局来进行处理?二、由哪些技术专家进行鉴定评估,是否在名城委专家组成一个固定机构?三、由谁来签发保护令,是市长还是市规划局负责人?四、保护令下达给谁?是否应下达给业主,由业主告知使用者及施工单位,申明义务。这些都需要作出明确规定。

  保护标识没有落款就是没有负责人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教授 汤国华

  一般来说,非政府行政部门竖标识牌保护暂定历史建筑或构筑物对市民有介绍和提醒作用,但对开发商则未必警示有效。根据《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二条,必须由历史建筑的管理部门设置保护标识才有法律效力。虽然伍家祠道红砂岩墙由政府管理部门确定由海珠区少年宫负责标识牌的制作和安装,但这个牌子没有落款,也就是没有负责人,显得不够严谨。

  对已涂抹水泥的红砂岩墙,应作修复的试验,不能就此了之,因为水泥批荡是没有透气性,红砂岩和青砖长期处于密实封闭状态不能呼吸,是会受到损坏的;另一方面,长期封闭也不利于展示。

【编辑:蒲希茜】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