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人称少放鞭炮不太实际 呼吁放鞭炮选择开阔地

2013年02月08日 07:5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放鞭炮是中国人年节的一个习俗,也被一部分人提升到年符号的层面:不放鞭炮那还叫过年?当我们换一个表述来看待,放鞭炮就是以火药、铝粉、镁粉做基材,用纸质做载体,裹紧压实为一个固体,再用明火点燃,发出声响、呈现图案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以“爆”取乐,完成对感官、视觉和听觉的一过性刺激。

  作为农耕时代的遗产,放鞭炮完成的是增添节日气氛的功能。无论是城里的院落胡同,还是村野的房前屋后,在没有其他手段制造声响和有动感画面的时代,放鞭炮的刺激是足够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但这个习俗的特征是他人制作,只需点燃,瞬间梦幻般地震动与炫丽,余下的依旧是沉寂和黑夜。比较春联、窗花、饺子等年节习俗,放鞭炮既没创意,也没精巧,更没有味道,存留的时间也是那么的短暂,成为一个比较苍白的内容。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在水泥森林般的城市中,放鞭炮已成为不能承受之重。鞭炮的噪声给已经天天过年般的城市多添了一阵喧闹,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并不比汽车、飞机那隆隆的机器声更美妙,而分贝数却是惊人的高;放鞭炮对空气质量造成的恶化,也让雾霾望其项背:去年北京除夕夜PM2.5的峰值达到每立方米1593微克,比不久前的北京雾霾PM2.5的峰值还要高50%;放鞭炮带来的对生命财产的破坏同样触目惊心。生产作坊、运输货车、储存房屋、燃放过程中已经发生的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放鞭炮就是在“纵火”,其对生命的直接威胁绝不容低估。

  对于各地来说,放鞭炮经历了从全面放开到全面禁止再到限制燃放的反复,民众在此问题上的反应也日趋理性,从一味诉求保留放鞭炮民俗,到逐渐接受有限制地放鞭炮,再到近日主动提议重新思考探讨城市关于放鞭炮的政策,充分证明了思维方式的成熟,对客观情况的现实考量也越来越影响人们的选择。我们不能简单地依靠行政力量来调控,更应该相信共识的力量。

  当下,提倡自觉不放或少放鞭炮还是一个不太容易做到的选择,那么建议市民到远离城市的开阔环境适度地放一点儿鞭炮是切合实际的。我们对民俗的依恋,也应随着不断对欢度年节的新形式、新内容的发现而变得科学、合理,深信会过节的中国人是有能力找到比放鞭炮更饱满的欢庆方式的。

  朱 煦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