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产纪录片前景:面朝市场 春暖花开

2013年02月16日 13:2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中国产纪录片前景:面朝市场春暖花开

  播出平台增加 资金持续投入 民间力量活跃 观众热烈追捧

  “外界长期以来对中国纪录片有三条固定认知:一不赚钱、二无收视、三没有核心竞争力。但成立仅两年的央视纪录频道“疯长”,第一年没有广告,到2012年广告招标达到了2亿元;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的海外销售总额中,纪录片的比重去年已经达到17%;国产纪录片面朝市场,春暖花开。”

  看腻了家长里短、嫔妃争宠、结婚离婚那点事儿,2012年,挑剔的观众竟在一部仅有7集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找到了乐趣。平均收视率0.48%,最高收视率0.75%,收视份额超过以往同时段电视剧30%,这部被戏称为“深夜报复社会最佳利器”的纪录片,把年轻人重新拉回电视机前的同时,还引发了一系列“舌尖效应”。不仅是“舌尖”,去年纪录片播出平台的增加、资金的持续投入以及民间纪录片制片人的活跃都让人们对“国产纪录片的春天”充满期待,这个期待在2013年伊始成为业界的“流行语”。

  中国电影电视海外销售纪录片已占到17%

  过去的一年,除了“舌尖”,值得一提的纪录片还有很多,比如《故宫100》、《春晚》、《大鲁艺》、《超级工程》、《留住手艺》等。获奖的纪录片也不在少数:《归途列车》在美国获得第33届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和商业报道奖;《中国有个暑立里》获得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人文类“评委会特别奖”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加上此前该片获得的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国际纪录片亚洲制作奖、意大利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荣誉奖、日本北海道札幌中日韩三国论坛获展播奖等,该片已经先后获得海内外10个奖项。

  此外,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纪录片事件:以《我的抗战》网络首播为先例,各类纪录片、微纪录片在新媒体风行。年末时分,几乎汇聚所有纪录片精英的第十八届中国电视纪录片盛典、第二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盛典等相继举办。

  一组数据则更直接反映了纪录片的强势回归:2012年,纪录片生产总量达到3000小时,相关频道首播国产纪录片总时长达到1万小时。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的海外销售总额中,纪录片的比重更是达到17%,创历史最佳,较2011年同比上升40.6%。

  只有两岁的央视纪录频道也在2012年“疯长”。2011年纪录频道开播当年,收视份额增长200%,第二年增长率达到83%;2011年纪录频道没有广告,到2012年广告招标达到了2亿元。“这些事实彻底扭转了外界长期以来对中国纪录片的三条固定认知,那就是纪录片“一不赚钱、二无收视、三没有核心竞争力”。

  卖家给买家立规矩纪录频道确立了行业标准

  “纪录频道能赚钱,纪录片产业也能赚钱。”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国纪录片制作行业年会上,央视总编辑罗明的承诺让台下的与会者热血沸腾。

  “2011年我们一年的纪录片购买费用是1000万元,2012年我们通过‘活力中国’、‘传奇中国’等项目,投给社会机构制作的资金是一个亿,2013年又有十多个类似的选题。”央视纪录频道陈晓卿介绍,自2011年开播以来,央视纪录频道以委托制作、版权购买、联合制作等方式与300余家社会制作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截至目前,社会制作机构在纪录频道累计播出成品节目215部1500多集,共计50000分钟,占纪录频道开播以来节目首播总量的1/3。

  “在委托制作的情况下,纪录频道是买家,制作机构是卖家,在市场上,卖家就得考虑买家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纪录频道的标准确立了,整个行业的标准也就确立起来了。”在中央新影集团总裁助理张力看来,央视的标准很“严苛”,“宣传味浓的不要,行业味浓的不要,说教味的不要,没人味的不要,拖拉冗长的不要,没故事的不要,缺历史观的不要,画面凄惨的不要……”

  不过,现实题材的优先。“以往的国产纪录片,擅长历史人文类题材,在摄影、剪辑、动画、再现拍摄、音乐等各方面,品质都接近国外一流水平。但是,此类纪录片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好卖。而‘舌尖’的成功,让我们发现,欧美观众其实更关注社会现实题材,因为影片蕴含的情感是没有文化差异的。”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说。在“活力中国”项目中,纪录频道面向社会委托定制100集现实类纪录片。2012年3月,首批中标纪录片开始展播,包括《我是老李》、《非凡小丑送花记》、《技术狂也有春天》和《关山飞渡:单车穿越无人区》等。这些片子没有宏大主题,没有高科技的惊艳画面,关注的是社会各个角落的普通人,“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变革。”

  聘请国际大师当顾问国产纪录片快步“走出去”

  把国内纪录片市场的框架搭建起来,把节目收购格价抬高,进而激活市场,这为中国纪录片的海外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在2011年四川电视节上,央视纪录频道正式聘请国际纪录片大师伊夫·让诺、史蒂夫·伯恩斯等8人为纪录频道国际顾问。此前,法国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已经受聘为频道的国际顾问。“这些国际顾问身份各异,有导演、制作人、播出平台的管理者、国外节展的主办人等,他们从不同层面帮助我们进行国际化活动。”纪录频道副总监周艳表示,纪录频道聘请的不光是他们本人,还有他们的资源和经验。

  通过这些人,央视纪录频道的制作网络也延展到国际舞台。如与英国BBC联合摄制《改变地球的一代人》、《生命的奇迹》,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联合摄制《秘境中国——天坑》,与法国国家电视集团等国际影视机构联合摄制《喜马拉雅大淘金》等。央视纪录频道还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签署了互播意向协议,中国原创纪录片将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3个时段播出。

  此外,央视纪录频道还积极参与了很多其他国际节展,如法国的戛纳电视节,“纪录片之光”纪录片节、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等。“每个国际节展的侧重不一样,有的以交易为主,有的以展映为主,有的国际项目是合作与投资为主。不同的节展,我们会有不同的收获。”周艳说。

  发起纪录片联盟让散了的队伍重建

  内外兼修,积蓄起来的是中国纪录片人的底气。2013年,央视纪录频道给自己提出的目标是,发起成立全国纪录片联盟,促进地方台复建纪录片栏目,“让散了的队伍再重建起来,让纪录片回到黄金时段”。此后每年打造3到5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纪录片,2013年已经提上日程的是纪录大片包括《茶》、《丝路》、《汉》、《园林》、《自然的力量》……一切都是为了让纪录片重新回归大众的视野。

  “纪录片不仅要吸引精英群体。据我所知,很多小男孩也喜欢跟着父亲一起看自然科学类纪录片。下一步,我们希望让家庭妇女也成为纪录频道的观众。”刘文说。

  文/记者 祖薇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