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周恩来诞辰115周年:南开作文纵论“多难兴邦”(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3月05日 08:2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或多难以固邦国论

    (一九一五年冬)

  夫有非常之时势,然后有非常之英雄;有非常之英雄,然后建非常之功业。人有非常之功业,而名以立;国有非常之功业,而邦以兴。是故时势也、英雄也、功业也,立名之基础,兴邦之利器也。然而立名事末,兴邦事伟。既有非常之时势,要必有非常之功业,建之于国,以固邦本,始克成非常之英雄耳。且夫天下承平,四海晏乐,烽火不举,兵革不兴,非非常之时势也。强弱相侵,杀戮频仍,家国铜驼之感,宗社有禾黍之悲,大厦将倾,扶危有待众木。国运既替,光复必俟后人。是诚所谓非常之时势矣!

  间尝读史,至晋刘琨“或多难以固邦国”一语,不禁深致服膺。知有非常之时势,适足以兴固邦本,挽已坠之家国也。当夫西汉末造,中原纷扰,新莽窃篡,光武以一余裔,卒致中兴之志。战国之际,越并于吴,为人奴隶,供人驱使,勾践以亡国之君,乃达沼吴之念。斯二君者,处国破家亡、宗社邱墟之际,乃能转危为安,重整山河,何哉?盖子舆氏有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彼富贵利达之徒,值上下相安之日,以为国家无事,遂泄泄沓沓,耽于宴乐,百政不举,田亩荒芜,终至盗贼蜂起,弊害丛生。内患既开,外侮斯乘。当是时也,忧时之君,爱国之士,目击受他人之凭陵践踏已甚,乃发愤图强,卧薪尝胆。一旦羽毛丰满,登高而呼,久困之民必揭竿而随,不达再兴之域、邦固之境,未之有也。故普败于法,而俾斯马克乃能挽已颓之大厦,重整旧邦,生聚教训,不十年乃复兴。一战胜奥,再战胜法,浸浸乎有驾凌全欧之势。义亡于奥,而加里波的乃能拯久替之国运,唤醒国魂,义旗高举,未数载乃光复旧疆,重兴罗马,使数千年之古国复立于今之新世界中。由是以观古今东西,处非常之时势者,均可以成非常之功业。多难兴邦,刘子诚不我诬也。

  然而返察吾国,自海禁大开,强邻逼处。鸦片之役,英人侵我;越南之战,法人欺我;布楚之约,俄人噬我;马关之议,日人凌我;及乎庚子,诸国协力以谋我。瓜分豆剖,蚕食鲸吞,岌岌乎不可终日。此固非常之时势也,而人民之鼾睡如故。逮乎辛亥,国建共和。昏昏蒙人,离我而立。蠢蠢藏番,畔我藩篱。列强藉口以进兵,俄英从中而播动,思收渔人之利。土地丧失,国亡即在目前,此固非常之时势也。而人民乃不此之急,阋墙自私,酿成湖口之变。未几事平,鼾睡又复如故。至于今日,同种东邻,乘欧战方殷之际,忽来哀的美敦之书。政府无后盾,国民无先驱;忍耻受辱,逐条承认;五项要求,犹言后议。事急矣!时逼矣!非常之势,多难之秋,至斯亦云极矣!而全国人民,优游者有之,无识者有之。举目河山,将非我有,然酣睡仍复依,沉沉大陆,鼾睡依然。虽其中不乏爱国之士,发愤以图强,立志以自振;但时易境迁,如火如荼,转成为无声无臭矣!呜呼!卧榻岂容人鼾睡,宋太祖之言犹在耳。厝薪久已见微明,贾长沙之语岂忘心。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弱冠请缨,闻鸡起舞,吾甚望国人之勿负是期也。不然多难既不足以固邦国,时势亦不足以造英雄。兴汉心无,沼吴志没。加里波〔的〕之不作,俾斯麦之已亡。衰草斜阳,行将会铜驼于荆棘。中原故趾,当必见披发于伊川。则刘子所谓或字之义者,殆在是欤?悲夫!

  【周恩来教师评语】才思骏发,波澜老成。中后历陈时事,尤有贾长沙痛哭流涕之情,诚杰构也!

  【背景介绍】

  本文手稿页边有“民国四年冬季第五次”字样,据考订本文系周恩来写于1916年冬的一篇课业命题作文。

  1916年5月9日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接受了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全国各地掀起抵制日货的高潮。全国教育联合会将5月9日定为国耻纪念日。为此,本年冬季作者撰写了本篇命题作文,对此历史事件发表看法。

  作者开篇便以“夫有非常之时势,然后有非常之英雄;有非常之英雄,然后建非常之功业”来激励国人,虽当乱世,但时势造英雄,更可有一番作为,以立名兴邦。“然而立名事末,兴邦事伟。”可见作者眼界之开阔,胸怀之坦荡。手稿页边教师旁批三字“笔势伟”,想来正是对作者能有此胸襟的肯定。文章接下来便以何谓“非常之时势”引出下文刘琨之“或多难以固邦国”一语。

  为证实“或多难以固邦国”,作者涉古及今,旁征博引,通过中国古代的光武中兴和勾践灭吴得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又以统一德国的俾斯麦和统一意大利的加里波的两位欧洲近代史上的大英雄进一步论证了“多难兴邦”的论点。周恩来国文老师在评语中说“才思骏发,波澜老成”,实在精准。

  至此,“二十一条”之事,作者虽看似只字未提,实则却字字为后文铺垫。

  作者于后文历陈实事,对国内外政治形势洞若观火,由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尼布楚条约、马关条约,一直说到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又与当时国民的愚昧形成对比,从而水到渠成道出东邻日本觊觎我神州国土,“二十一条”丧权辱国的现实。文章造岌岌可危之势,抒殷殷报国之情,词句读来令人声泪俱下,为之动容。无怪乎周恩来的国文老师在评语中写道:“尤有贾长沙痛哭流涕之情”。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