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西安兴教寺拆迁申遗无异于缘木求鱼

2013年04月12日 09:00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本报特约评论员 赵强

    近日,埋有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拆迁事件引起舆论哗然,“大师兄”六小龄童也在微博上发出呼吁,要保护“师傅”的栖身之所。而当地政府给出的拆迁原因,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需要,拆迁三分之二并不涉及任何古建筑。但亦有媒体指出,根本原因还是涉及2.3亿元投资的陕西西安“兴教寺佛教文化旅游景区”项目。(详见本报今日A12版)

    由此看来,兴教寺拆迁,并不存在拆毁古建筑、古文物,而是为了满足申遗“去伪存真”的形式要件。而寺庙方面,一开始同意,后来纠结,是想争取更好的拆迁条件。除去文化与宗教方面的因素,再看兴教寺拆迁,与寻常拆迁并无不同:拆迁的一方持有公文,意志坚决,态度强硬;被拆迁的一方反反复复不情愿,无可奈何之余千方百计争取最后的利益置换。

    也有人说,当地政府申遗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意的不是申遗本身,而是2.3亿元投资背后的经济利益。这样细分其实意义不大,“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早已是各地惯常的做法,文化利益与经济利益都可以归属到地方政府利益,本质上没有分别。地方要发展,寺庙也要发展,所以地方与寺庙之间的纠葛从利益分配上去着眼,或更能看清实质。

    不过,既然都谈文化,就不能绕开文化。兴教寺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之所以被赋予文化的内涵,不仅是因为有值得特别保护的历史文物,还因为有连绵不断的香火承继与人来人往的生气,才充分体现出了文化的不朽传承与持久生命力。而现在寺庙规模至少比数千年前扩大了三分之二,不正是文化勃兴与发展的显示么?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目的也是在于存续文化血脉。现在仅为申遗的形式要求,而予以拆迁,就好像要为了制造一具木乃伊,先去将一个活人杀死。这不是缘木求鱼么?实在是有些荒唐。

    其实,即便拆迁,申遗也未必成功;而申遗如果不成功,拆迁仍会继续,演绎的还是利益的逻辑。这样的文化冒险,如果被证明为经济上的成功与政绩上的肯定,就会被不断复制。有血肉的文化原生态就会被制成一具具文化标本,活跃着的只是文化赝品,这不啻是一场文化灾难。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