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郑洞国"冒名顶替"进黄埔 向校方坦白后改回名字

2013年07月12日 16:23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黄埔军校

  郑洞国:“冒名顶替”进黄埔

  总体来说,黄埔军校的入校考试比较严格,也非常注重公平,但避免不了一些“意外”事故发生。比如,国民党名将郑洞国就是冒名顶替考进黄埔军校,这也是黄埔军校史上独一无二的“事故”。

  郑洞国是湖南石门县人,学生时代参加过五四运动。1921年,他曾投笔从戎,但没成功。1924年1月,正在长沙商业专门学校读书的郑洞国听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消息,立刻找同乡王尔琢商议。没料到,王尔琢已先走一步了。郑洞国赶紧邀上三位同乡,一同南下广州。当他们找到王尔琢时,才知道报考军校的日期已经过了。

  郑洞国心急如焚,王尔琢也跟着急。这时,转机出现了,一位叫黄鳌的湖南老乡,因为担心考不上,就报了两次名。此刻见郑洞国急成这般模样,便建议顶替他的名去考。郑洞国沉吟半晌,决计冒顶黄鳌之名报考军校,而且考上了。巧的是,真黄鳌也考进去了,而且他们都被编在第二队。在点名出操的时候,两人竟一同应声出列。

  郑洞国是个老实人,对于冒名顶替的事情一直惴惴不安。经过反复考虑,他终于鼓足勇气,向区队长坦白了。好在校方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只是把他的名字改了回来。

  于是,郑洞国的名字开始在东征、北伐、抗日等历史事件里闪耀……

  刘志丹:气质更像艺术家

  刘志丹是陕北红军和苏区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1936年刘志丹牺牲后,毛泽东曾亲笔题词:“群众领袖,人民英雄”。

  刘志丹长得俊朗儒雅,能歌善舞,写得一手漂亮文章。从气质和特长上来看,他更像一名艺术家或者文学家。不过,刘志丹打小就立志做一名军人,过金戈铁马的日子。因此,当他在榆林中学读书时,第一个响应中共党组织的号召,报考黄埔军校。不料,此举遭到很多人反对。亲戚朋友轮番劝阻,学校也不放行。刘志丹慨然而言:“古人云‘虽有文事,必有武备’,对付军阀,没有军队怎么行?”

  1925年秋天,刘志丹南下广州,成功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习步科。刘志丹是北方人,在广州水土不服,入校没多久就染上重病,一度昏迷不醒。医生以为他死了,准备送往太平间。同乡请求医生再观察一天。医生说,再观察一天可以,但不能放在宿舍里,以免传染。

  也是刘志丹命不该绝,在同乡的悉心照料下,他闯过了“鬼门关”,逐渐康复——否则的话,中国工农红军就少了一位杰出的领导人。

  胡琏“逃生”

  在国民党众将领中,能打仗的多,会打仗的少,敢打恶仗硬仗的就屈指可数了,胡琏即其中一位。

  有好事者作过统计,《毛泽东军事文选》里有7篇专门针对国民党十八军及胡琏的电文。开国上将杨勇曾经说过:“我们宁愿俘虏一个胡琏,不愿俘虏十个黄维。可惜让胡琏给跑掉了。”

  胡琏是黄埔四期毕业生,与林彪同窗。毕业后,他从少尉排长干起,因战功显赫而不断擢升,37岁做到十八军军长,中将军衔。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对军队进行整编,十八军改为十一师,与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七十四师,并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

  在随后进行的三年国共内战中,胡琏率三万全部美式装备的十一师,在中原、华东两大战场同解放军对峙周旋,与刘伯承、陈毅等中共名将均有过正面碰撞。1949年10月,退守台湾的胡琏担任“金门防卫司令部总司令”,统领金门党、政、军务,在当地影响深远,被称为“金门王”。

  胡琏会打仗,而且运气超好——

  1947年8月,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将十一师包围在山东南麻,志在将其一口吞掉。战斗打响后,却突降大雨,华野将士苦战四天,最终只能撤出战斗。

  一年后,胡琏与黄维率由十一师扩编的十二兵团参加淮海战役,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胡琏爬上坦克逃生。中途遇到大队解放军人马,竟无人注意这辆逆行的坦克。黄维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同样是乘坐坦克,却因坦克抛锚而被俘。

  1958年8月23日,俞大维来金门视察,与胡琏等人到翠谷水上餐厅参加晚宴。临行前俞大维突然叫住胡琏——就在此时,解放军开始炮轰,胡琏等人赶紧躲进坑道,再次逃过一劫。而在餐厅恭候的金门防部副司令赵家骧、吉星文、章杰三人均被炸身亡。

  俞大维后来回忆这件事情时说,该谈的其实都已谈过,为什么要叫住胡琏,连自己都百思不得其解。

  戴安澜:远征缅甸屡建战功

  与老资格的第一期、群星荟萃的第四期相比,黄埔三期显得多少有些寂寥,不过,依然走出了不少震动一时的著名将领,比如戴安澜将军。

  戴安澜是安徽无为县人,曾经就读南京安徽公学,深受陶行知先生的影响。1924年初,戴安澜响应时任广东粤军第四师团长的远方叔祖父戴端甫的号召,报考黄埔军校一期,却因身材瘦弱被淘汰。戴安澜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参加国民革命军,当了二等兵。在部队里,戴勤奋锻炼,身体情况很快好转。

  1925年,戴安澜再次报考,终于考进黄埔军校第三期,被编在步兵队学习。

  真正让戴安澜“扬名立万”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率领中国远征军南征缅甸。1942年,抗日进入了最艰难的持久战阶段,中国广大军民正在为抗日付出最惨重的牺牲。当年2月,日军为了切断援华抗战物资的重要运输线——滇缅公路,向缅甸大举进攻。应英国政府请求,中国国民政府派遣远征军3个军约10万人赴缅参战。其中,第五军戴安澜所率的200师表现最为突出。

  1942年3月,戴安澜率200师参加东瓜保卫战,与日军第55师团正面交火,在敌众我寡,又失去空军支援的恶劣环境中,与日军苦战12天,歼敌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安全撤退。4月24日,戴率部克复棠吉,使东线战局转危为安。5月18日,戴安澜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

  戴安澜殉国后,国共两党领袖均亲撰挽词。蒋介石的挽词是:“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毛泽东的挽诗是《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1956年,戴安澜被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这可能是其中唯一一位国民党将领。

  ◆何仁勇 摘自《同舟共进》2013年第4期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