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清宫廷乐历经百年沧桑薪火相传

2013年07月18日 11: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清宫廷乐历经百年沧桑薪火相传
95岁的樊双福(右一)在排练室和乐手们认真排练 王幸子 摄
    承德清音会在“第十二届中国承德国际旅游文化节”非遗展演现场演出(资料片) 张帆 摄

  中新网承德7月17日电 题: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清宫廷乐历经百年沧桑薪火相传

  作者 张帆 王幸子

  在河北承德清音会排练室,云锣、四胡、胡琴、双清、笙、铛、鏷等17种乐器顺序摆放在墙根。

  “今天我们合练清音十番曲中的《浪淘沙》和《惜黄花》”。排练室内,95岁的清音会乐师樊双福对参加排练的乐手们说。

  说是“排练室”,这里只不过是一间只有30平米的简易板房,没有电扇、没有空调、没有南北通透的窗户,26位身着黄色绸装的演奏者挤在狭小的空间,认真弹奏着他们挚爱的清乐,很快便汗流满面,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对十番的热爱。

  云锣的清越飞扬,长笛的龙吟声声,蒙古二弦的呜咽倾诉,琵琶的汩汩流动、拍板的脆响与撞钟的清亮柔和在一起,简易的排练室瞬间传出曲曲曼妙和谐、具有独特韵味的清宫廷乐。

  承德清音会形成于民国初年,是传承和演示清音十番的民间音乐组织。据史料记载,清音十番源于明末清初的江南丝竹,后为宫廷内的宴飨之乐。乾隆时期,一位精通‘十番’、演奏技艺高超的宫中官宦被贬热河,遂将“清音”传入避暑山庄。

  清政权结束后,内务府人员被遣散。1920年,同为原清音班骨干乐手唐锡福、王子仲成立了承德清音会,有会员20余名,从此清音十番走入民间。

  今年74岁的承德第7届清音会会长、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钱树信告诉记者,早年的清音会使用的乐器大部分继承于避暑山庄南府行署乐队,也有抄自和珅府及民国初年所购买。这些乐器无论造型、选材、雕刻、装潢非比寻常。其中匙琴、双琴为乾隆年间的制品,堪称无价之宝,目前存于避暑山庄博物馆。“如今的清音会使用的是1980年从北京乐器厂仿制的17种乐器。”

  早年的清音会延袭了宫中乐队的纪律与艺术要求,成为热河一带水平最高的音乐组织,“常出现于上层社会政治活动的场所或地方的重大活动之中,有时也到承德郊外的沙堤门为百姓演奏。”

  清音会演奏的乐曲均为十番乐,有《浪淘沙》、《玉芙蓉》、《水龙吟》、《月下海棠》等23首乐曲,乐谱为工尺谱。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清音会受到冲击。1982年承德清音会重新恢复,当年劫后幸存的8名老乐手找出珍藏多年的乐器,整理出16首曲子(其他7首乐曲失传),几成绝唱的清音十番重新奏响。

  光阴不饶人,随着老艺人的相继过世,清音会面临解散。2001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挖掘、抢救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组建了26人的“老教授避暑山庄宫廷音乐社”。目前第七届清音会的36名成员中,年龄最长者笛子乐师樊双福今年95岁,最小的也已46岁。

  樊双福,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数学系退休教师。“12年前我有幸接触了16首后宫细乐。它独特的韵律和典雅、优美,温婉的曲调,既有鲜明的宫廷色彩,又有浓郁的民间风格。一下子就爱上它了。”

  “他的心里只有这些曲子。每天除了吃饭、休息、其他时间都在吹这些曲子。” 樊双福妻子李艳秋说。

  “人岁数大了,气息有时候不连贯,每天练习,增加肺活量,手也不抖,才能不影响演出效果。”樊双福解释说,清音十番虽源于江南丝竹,但其在传承演变过程中又融进了北方的吹奏乐。其演奏完全不同于民间那种“拙笙、巧管、浪荡笛”或支声复调式的合奏方法。而是采用齐奏形式,不许加花,严格要求各类乐器均演奏相同的旋律,可以根据曲子名称或旋律特点随意衔接连续演奏。乐队的鼓手居统帅地位,音乐的情绪变化和乐曲的自由衔接由鼓手掌控。呈现出丰满流畅、优美典雅的风格。

  2006年,承德清音会被列为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文化部公示为非遗项目。2007年以来,承德清音会就参加国家、省市重大活动演出近400场。被文化艺术界誉为“活化石”、“中华音乐艺术的一朵奇葩”。随着古老的宫廷音乐大多已随着历史的烟云飘散无踪,惟有这清音十番生生不息,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遗存。

  承德第7届清音会会长钱树信告诉记者,目前清音会最大的困难的就是资金、活动场地等诸多难题。为此,他殚精竭虑,四处奔走。“因为缺少经费,乐器修理、保养全靠化缘,就连这个简易的排练场地,都是借用人家的。”2013年初,也因为经费问题,清音会放弃了去奥地利金色大厅‘相约维也纳’的演出。

  “我们36名成员中60岁以上占80%,每个人都没有报酬,每个人都在坚持,为的是薪火相传啊!清音十番不能在我们手里中断。”眉头紧蹙的樊双福激动的说,因为缺少经费,我们传承的路走得好辛苦。(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