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非遗传承人巧夺天工 小桃核上雕24扇窗和18个人

2013年07月19日 09:44 来源:大连晚报 参与互动(0)

  小小的桃核经过他的巧手之后就成了艺术品。

  文 记者毕庆 实习生孙晓坤

  图 实习生王萌萌 记者 张瑜

  大家吃完桃子后,桃核多会被随手丢弃。但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韩志耀吃完的桃核却从不随意丢弃,小小的桃核经过他的雕刻之后,就是一件惊人的艺术品。昨天下午,记者见到了韩志耀,他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巧夺天工的技艺。

  让《核舟记》从书上走进现实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核舟记》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让大家感知了这门独特的艺术。在《核舟记》中,技艺精湛的能人王叔远,用一枚小桃核雕刻出一艘小船,船上有五个人,此外,八扇窗户,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等清晰可见,而桃核的长度还不足一寸。尽管《核舟记》中描述的王叔远的雕刻技艺让世人震惊,而实物却没人见过。大连人韩志耀用自己的精湛手艺还原了《核舟记》。

  韩志耀告诉记者,2000年,他到沈阳参加一次展览,一位教授在看了他的雕刻作品后,问他是否看过《核舟记》,并建议他好好研究一下。回到家后,韩志耀马上找来《核舟记》仔细阅读,他越读越有兴趣,并引发了他对核雕的更大的好奇心和热情。2001年,他利用半年的时间,终于将失传了近500年的《核舟记》中所描写的天工之作再现于世。

  不足2毫米的窗户竟能打开

  如果说《核舟记》打破了核雕技艺“只闻其文道神奇,未见其物数百年”的传说,一组取材于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核雕系列更是创下了核雕历史上的里程碑。这组技艺精湛,构图讲究的核雕系列《上河图》是韩志耀用时整整两年,引以为傲的作品。70多个雕刻精湛的桃核排列整齐,上面精细地刻画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繁荣景象。韩志耀说,在这70个核雕上,一共雕刻了近200个人,每一个人物都是从画作中精心提炼出来,根据历史情景进行“再创”演绎。

  在采访中,韩志耀向记者展示了具有核雕雕刻史上重要意义的一件作品《画舫》。取材自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乘船出游的典故,这个核雕作品乍一看可是不简单。不到4厘米的桃核上,细致入微地雕刻了整整24扇窗户和18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这个作品不仅窗户的数量多,而且每个窗户都可以活动,可不得了。”韩志耀说着,拿起桃核,用尖钩针勾住不足2毫米的窗户,窗户竟然神奇地打开了,着实令人赞叹不已。

  期待下一代能超越自己的创作

  韩志耀今年58岁,作为国内知名的核雕大师,他的成名也只是近十几年间。之前,他甚至被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看成是“病人”,成天就捧着个桃核进行雕刻,什么事情也进不了他的眼睛。韩志耀接触核雕缘于他的童年经历,母亲和外公喜欢核雕。受母亲和外公的影响,七八岁的韩志耀就已经学会了核雕。成人后,他曾经从事过其他的职业,但他一直在完善自己的核雕手艺。

  采访中,韩志耀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传承困境,核雕艺术也是如此。然而,韩志耀却认为,这种艺术的传承勉强不得,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在过去的十几年间,韩志耀一共收了十几名徒弟,但遗憾的是这些人都不能让他满意,不少人都在学习的途中宣告放弃,他孩子现在也跟着他学习核雕,但是技术并不能让他满意,他期待孩子能够潜下心来学习核雕,创造出超过自己的新作品。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