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诺奖得主莫言的“沙漠”情结:从感性到理性

2013年08月03日 19: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资料图:莫言。  

  中新网鄂尔多斯8月3日电 题:综述:诺奖得主莫言的“沙漠”情结:从感性到理性

  作者:李爱平

  从8月1日至今,参加2013第四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的中国诺奖得主莫言,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真正面对媒体的时间并不多。但因其身份特殊,围绕他的话题均被解读为莫言具有“沙漠情结”。

  莫言说,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沙漠,以前只是在电影、纪录片中看到,觉得沙漠壮美。

  面对媒体,他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对库布其沙漠的感受:“没有风,静悄悄的沙漠很优美。”

  沙漠的壮美、优美对于作家莫言来说,无疑有着很大的触动。然而,随着他真正进入2013第四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时,才发现人类治理沙漠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他说,现在对沙漠的感受是最怕“沙漠发脾气。”因为他知道内蒙古的沙尘离北京很近,他生活在北京,深知沙尘暴天气对民众带来的痛苦。

  或许因为沙漠难以治理,且有着无穷危害。他在面对媒体时不由的想起故乡高密。“尽管故乡山东没有沙漠,但是有盐碱地,这个盐碱地治理难度比沙漠小一点,但是也是很不容易的。”

  莫言是一个概括性很强的作家,谈及内蒙古的沙漠和故乡的盐碱地,他变得理性。他逐渐上升到中国老百姓对土地的情感说,无论我们的土地多么贫瘠,我们都要热爱它,我们要想着改变它,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努力。

  对于努力与改变的方法,莫言似乎胸有成竹。当他得知中国亿利资源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彪在库布其沙漠里运用科技种树成功治理沙漠的故事。深有感触地说,在沙漠里用科技种树确实是一笔宝贵财富,这会让多少沙漠变成绿洲。他认为,人类治理沙漠也是一种科技的治理,科技的含量越高,治理的就越好。

  “说一个梦想:有朝一日人类确实需要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库布其沙漠的这种治理荒漠的经验,没准还要派上用场。”莫言以其特有的莫氏幽默再一次征服了大家。不过,这一次他不是瑞典诺奖现场,而是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