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本学者:伽利略没在比萨斜塔做自由落体实验

2013年08月06日 10:46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资料图片

  意大利比萨斜塔是举世闻名的建筑。四百年前,著名科学家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更让这座斜塔声名远播。数百年来,人们一直把这作为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也从来没人怀疑过这个事实。但不久前,一位日本科学史研究家市场泰男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伽利略根本没有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自由落体的实验。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实验?

  日本科学史研究者市场泰男对伽利略的传说提出质疑的原因之一,是没有找到当时的有关记载。传说伽利略做落体实验是在1590年,即伽利略26岁在比萨大学当讲师的时候。那时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这位哲学家认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这种观点“统治”了学术界近两千年,谁也不敢说个“不”字。

  市场泰男认为,初出茅庐的伽利略竟然敢向大人物挑战,并在鼎鼎大名的比萨斜塔上当众做实验去验证孰真孰伪。这在当时是一件大新闻,肯定会引起轰动,也必然会在文献中有所记录。可是他查遍了当时的各种文献,以及伽利略本人的著作和手稿,却根本没有一点儿记载。这实在令人费解。

  研究人员考证,关于伽利略在斜塔做实验的记载,首先见于维维亚尼撰写的《伽利略传》。维维亚尼是伽利略的学生,但这本传记是在伽利略去世12年后出版的。伽利略本人不可能亲自审阅书稿,因此这件史料的可靠性就非常值得怀疑了。

  或因张冠李戴

  研究人员并不认为故事是维维亚尼凭空捏造的,这或许是张冠李戴的结果。

  据考证,1587年,荷兰的西蒙·斯台文曾经在比萨斜塔做过一次落体实验:他在比萨斜塔二楼窗户,用两个铜球向下落做实验。当时伽利略正在比萨任教,经常到比萨斜塔去游玩。因此,对自己的老师十分崇拜的维维亚尼,很可能把西蒙的实验当作伽利略的实验了。

  当然,仅凭上面的观点就完全否定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过实验,似乎是证据不足,在后人的心里也难以通过。真相究竟如何,还需要更多科学史专家继续研究,拨开历史的迷雾,还原本来面目。

  伽利略的“纸上实验”

  其实,不管真相如何,都不会动摇伽利略的声名——他用“纸上实验”对自己的理论作了检验。

  据考证,伽利略先设想了两个一轻一重的球,并且用一根理想的杆子把这两个球连接起来,变成一个一头重、一头轻的哑铃。他设想让这个哑铃从高处自由落下,情况会是怎么样的呢?

  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重球应该落得快,轻球应该落得慢。但因为两个球有杆子连着,重球、轻球互相牵制,结果就是哑铃应该落得不快不慢。但是,从另一方面分析,整个哑铃是个整体,它的总重量应该比重球还要重。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这个哑铃应该比重球下落得还要快!

  矛盾就此产生了!根据同一个观点,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问题,却得出矛盾结论——这就表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叫“矛盾法”或“反证法”,说得形象些,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你看,伽利略既没有使用真正的铜球,也没有真正跑到斜塔上去,全靠一纸一笔就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这是多么巧妙的“理想实验”啊!其实,“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数学和物理等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蔡海雁)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