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易中天现身上海书展 自称“还生活在春秋时代”

2013年08月16日 14:57 来源:天天新报 参与互动(0)

  作为上海书展的老朋友,易中天自2006年创下了“半天签坏8支笔,两天卖掉万本书”的纪录之后,几乎每届上海书展必到。昨天下午,这位“明星学者”带着新作《易中天中华史》第四卷《青春志》如约亮相,为读者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华文明的独特性”的演讲。活动现场掌声雷动,纵使是上海直逼38℃的高温,也挡不住读者们高涨的热情。据出版方果麦文化介绍,《青春志》的上市时间为9月1日,本次上海书展上《青春志》提前亮相,是给书展读者的“抢先读”福利。演讲结束后,易中天忙里偷闲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被问及写作“中华史”系列丛书的状态时,易中天打趣道:“闭关专攻,甚至也不上网,目前本人生活在春秋,还没到战国。”

  记者:您的“中华史”系列已经写到第四卷,在《祖先》中,您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谈到了女娲、夏娃、伏羲、尧舜;《国家》探寻了国家的起源和机密;《奠基者》着眼探寻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周公,如何奠定中华3000年政治伦理和文化基因;此番《青春志》聚焦了东周时期,您为何把东周时期称作中华民族的青春期?

  易中天:我把东周比作是中华民族的青春期,是因为这个历史时期的人物,无论是杀身成仁的刺客、追求真爱的美人、义无反顾的战士、忠贞不二的人臣、力挽狂澜的使节等等,都是真性情、真血性、讲义气的,正是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定下了基调。东周是中华民族的少年时代,是个早熟的少年。就好比一个人,成为成年人后再也找不回童颜,但是却不能丢失童心。没有童心,就是一副朽骨。我希望现在的读者通过阅读《青春志》能找回我们民族的童心。现在很多年轻人少年老成,没有朝气,《青春志》是我要重点向青少年读者推荐的一卷。

  记者:能透露下您下一卷“中华史”将聚焦哪个历史时期吗?

  易中天:打算写春秋到战国时期这一段历史,争取这本书能在今年10月或11月左右和读者见面。但是我也不能太赶进度,有读者等着读下一卷,总是好事。但我觉得,必须要保证质量。

  记者:您能谈谈您写“中华史”的写作状态吗?

  易中天:全神贯注地写,连网络都不碰。我的微博自己也不看。现在就是全力以赴地写好“中华史”,目前本人生活在春秋,还没到战国呢。

  记者:许多读者都是通过“百家讲坛”认识您的,正因为您把历史写得活泼生动,所以深受读者欢迎。请问您是怎么把厚重的历史写得“轻松好读、老少皆宜”的?

  易中天:把历史搞得很复杂,大众就很难有耐心从头看到尾。我不能把“中华史”写成枯燥的历史教材,而是要用现代人容易接受的方式重新解读历史文化。我自己在阅读史料时,不仅仅是关注时间脉络或重大历史事件,而是很注重捕捉神态,可能史料里关于某件事某个人就写了几个字,但这几个字触动到我了,我就会把这些生动感人的、惟妙惟肖的细节写进我的历史故事中。《青春志》在内容的描写上非常注重细节,人物性格刻画更加丰富,你会感觉夏姬、宋襄公、叔詹等一个个历史人物跃然纸上。果麦文化的路金波在读完《青春志》之后,对我说:“你写的荡气回肠,我看的热泪盈眶。”

  此外,我在写作时,还特别注意不在一场就琳琅满目地让很多人物出场,因为读者会记不住太多名字,就比如有些人为啥不喜欢读俄罗斯小说,因为名字太拗口难记,看的时候不得不前后翻查。我就尽量把一个人的文章做足后再写到另一个人,让人物的出场很顺畅,方便读者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我平时喜欢看科幻和推理,这可能对我的写作风格有一些影响。但是所有的这些写作技巧都是基于站在客观公正冷静的立场上去收集和研究。

  记者:您在《青春志》中写了大量的小人物的故事,而非帝王将相的传奇,这是出于何种考虑?

  易中天:我认为小人物和历史息息相关,而且每个人也都可以从历史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比起帝王将相的传奇,小人物的点点滴滴更能折射出人性,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更接近历史的真相,也更能打动读者。在中国历史上,多数人写史都是带有使命的,所以他们写出的史往往都是帝王史,比如我们的《二十四史》基本就是一部政治史,《诗经》倒是把古人的浪漫爱情记录了下来。相比而言,西方社会更推崇这种以小人物写史的写作方式,这样写更亲民。

  记者:您怎么看自己被冠以“学术明星”的称号?有些人甚至会觉得您上电视是哗众取宠?

  易中天:是有不少人认为学者不应该在电视上抛头露面,但是我认为这是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

  (记者 陈明明)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