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风雨行间:明末清初书法展”在广州艺博院举办

2013年08月23日 16:40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风雨行间:明末清初书法展”在广州艺博院举办
傅山,《草书李商隐赠庾十二朱版诗》

  广州艺博院展出的十七世纪中国书法,呈现出中国艺术史上转向的关键时期。“清初六大师”(梁启超语)之一的傅山与其同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书家作品,如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王铎等,在“风雨行间:明末清初书法展”上展出。

  明末遗民文人的境遇

  正如展览标题所示,这些作品集中展示了艺术与政治复杂的关系。明末清初,中国历史上最为激荡的时代之一,艺术家如何在时代风雨中安身立命。

  张瑞图曾投靠魏忠贤,后受牵连入狱,晚年归里,寄兴书画;以文章气节闻名的黄道周,明亡后从事反清斗争,与清军交战被俘,壮烈就义;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为同年进士,清军来犯,留守南京,但无力回天,开门降清。

  朱明一朝,傅山家族显赫,其祖父、父辈、兄弟均得意于官场。他在明末也是山西士林的领袖。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傅山出家为道。明覆亡后,因图谋反清被捕入狱,出狱后的傅山不与清廷合作,退隐山林,二十年不见生客。康熙年间,被举应“博学鸿儒”科,固辞不准,后在病中强行抬到京都,但仍以病为由拒绝叩上谢恩。

  傅山的境遇是明末遗民文人的典型困境。身处易代之际,或誓死抗争,或隐逸山林,或遁入空门,或潜心艺术,寄清风亮节于笔墨丹青。

  中国艺术史上的关键时期

  从晚明嘉靖年间开始,从哲学到文学艺术,无不呈现出一股强烈的个性解放思潮。大批艺术家注重个性、独创和主体情感的抒发,追求书法之“奇”。时至18世纪,政治、文化与学术环境的改变,令“奇”不再是受人欣赏的美术诉求。碑学兴起后,人们在书写篆、隶时,更强调平稳的结字,沉劲的用笔,张扬狂肆的草书便销声匿迹。

  十七世纪,即明清易代之际,不仅集中彰显了文人与政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亦成为中国艺术史上转向的关键时期。展览展出傅山具有代表性的草书作品。傅山的书法是晚明与清初文化交织的结果,融合了明末狂放的草书以及清初萌芽的金石书法。

  钱谦益评王铎书法“风雨发作于行间,鬼神役使其指臂”。展览试图呈现从黄道周、王铎到傅山的艺术史历程。前者的艺术尝试为更激进的变革埋下伏笔,成为日后突破美学架构的滥觞。在改朝换代之际,书法艺术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而傅山的书法实践就是其中典型。

  正如美国著名的中国艺术史专家白谦慎所指出的,傅山的书法不仅验证了晚明文化的遗响在政治形势剧变后仍然余韵不绝,也证明了晚明的书法潮流在清初的新发展:由对“奇”的追求到学术上的追本溯源,反映出当时文化风气的变迁总趋势。

  由此,傅山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史上最后一位草书大师。记者 朱绍杰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