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齐白石与张大千互有成见 齐曾三“刺”张大千

2013年10月11日 16:19 来源:北方新报 参与互动(0)

  齐白石与张大千是两位杰出的中国画大师。两人相识于北平画坛,时间大致是上世纪30年代。不过,虽有交往,却不太深,而且彼此互有成见,齐白石就曾三刺张大千。

  有论者说,张大千的画风变革可分为三个阶段:师古人、师造化和师我心。而在最早的师古人阶段,张大千公然作伪,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抹不去的污点。那时,张大千临摹古人画风,师谁像谁,尤以临摹石涛为甚,造假水平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张大千作伪,让鉴别家、收藏家头疼不已,齐白石也深感不满。一日,齐白石在家作画,女佣送上一张名片。齐白石见过之后,说:“你只说我不在家。”当时,一旁的弟子见名片的主人是张大千,便插言:“此公是学大涤子石涛的名手,老师何不出去谈谈?”齐白石一边调色一边说:“这种造假画的人,我不喜欢!”就这样,张大千初访齐白石便吃了闭门羹。

  抗战前夕,张大千将一幅《绿柳鸣蝉图》送给了收藏家徐鼐林,画上是一只大蝉卧在柳枝上,蝉头朝下,蝉尾朝上,作欲飞状。齐白石在徐鼐林家做客时,见到了这幅画,便对徐鼐林说:“大千此画谬矣!蝉在柳枝上,头永远是朝上的,绝对不能朝下。”后来,徐鼐林把齐白石的意见转告给张大千。张大千听后,虽然没有说什么,心里却很不服气。

  几年后,张大千携长子、画友数人在四川青城写生。那时正值盛夏,住房附近的蝉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说法,不禁跑出屋外仔细观察。只见几棵大树上爬满了蝉,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头朝上,只有少数的头朝下。而另外几棵柳树上,趴在柳条上的蝉,则无一例外地头朝上。这时,张大千才由衷叹服齐白石“致广大、尽精微”的艺术功底。

  抗战胜利后的一天,同在北京的齐白石、张大千受徐悲鸿邀请一起吃饭。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亲自下厨,饭菜很可口,几人觥筹交错,言谈甚欢。饭后,齐白石乘兴挥毫,用墨画了三朵荷叶,又用红色画了两朵荷花,送给廖夫人,以示答谢。张大千应廖夫人之请,在画上再添几只小虾,在水中嬉戏。张大千画得入神,手舞笔飞,全然不在乎虾的节数,不是多画了就是少画了。这时,齐白石暗暗拉了他的衣袖,悄声说道:“大千先生,不论大虾小虾,身子只有六节,可不能多画、少画!”张大千听了,既惭愧又感激,便在画上又画了水纹和水草,把节数不准的虾身一一遮掩了。

  张大千后来走上正道,造诣了得,对齐白石的批评意见,也深以为然,虚心采纳,并终生引以为戒。他还结合自己与齐白石的艺术交往教育学生:艺术创作务必“了解物理,观察神态,体会物情”。而齐白石三“刺”张大千,也让我们领略了齐白石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认真细致的敬业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境界。

【编辑:蒲希茜】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