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孝悌之义何须只赖假期

2013年10月14日 09:16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全国假日办就放假安排向社会征集意见,不少网友趁势建议将重阳节定为法定假日,让子女陪陪老人,方能更好地实现“重阳敬老”的意义。(10月13日中国新闻网)

  刚过去的重阳节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出台以来的首个法定“老年节”,关于养老的话题甚嚣尘上。养老危机逼近,社会养老服务的短腿与家庭养老的疏忽,令不少老人“晚景凄凉”,其中以空巢老人为甚。据统计,目前我国1.69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40%过着不与子女合住或没有子女的“空巢”生活,个别老城区的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已高达70%。基于这一现实困境,“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意在从制度层面关怀老年人。而如果把重阳节定为法定假日,确实能给这一法律多些实践空间。

  然而,对于当前的养老形势,多设一天假,恐怕也只是杯水车薪,甚至难以有预想效果。一天时间,对于外地务工者可能连来回交通时间都不够,而对于同在一处的人,敬老又何须只待重阳节?

  笔者认为,且抛开养老制度及设施不谈,实现老有所依,还应以家庭为单位,在社会上共同营造敬老风气。在中国这一浓郁的人情社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做好“小家”的养老,带动“大家”的养老,才能让养老事业有更多恒久的温情。

  做好“小家”养老,一方面需要养老意识深入民心。在工作压力增加、家庭结构变化、传统价值变迁的当下,尊老这一传统美德常被遗忘,唤回反哺之心迫在眉睫。推动敬老成为共识,需要注入更多正能量。不妨树立更多榜样,奖励敬老护老的人士,让模范效益渗入社会肌理。另一方面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民众实践孝心。阻碍年轻人回家脚步的,还在于常被挂在嘴边的“没时间”,这亟待落实带薪休假,让“常回家看看”有时间保障。

  最后不得不说,即使真的没时间,一个电话,一个问候,也能让老人感受到人伦之暖。敬老处处有可为,又何须只赖假期?(厂佳)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