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柳如是》首演 被视为苏剧复兴之作

2013年12月02日 14:13 来源:天天新报 参与互动(0)

  明末清初的钱柳之恋,因为文坛领袖与青楼才女的身份而轰动于世,也因为36年“时差”的老夫少妻忘年恋而感动于世。昨晚,以柳如是传奇为题材创排的苏剧《柳如是》在艺海剧院献演,雅致脱俗却又轻快明朗的唱腔,让不少老观众再度回温记忆深处的苏剧之美。而这也确实是苏剧时隔三十年来首度登陆沪上。该剧主演、昆剧表演艺术家王芳感慨:“希望这部《柳如是》能让久违舞台的苏剧重回人们的视野,让这朵孤寂已久的艺坛茉莉再度绽放吐露芬芳。”

  被视为苏剧复兴之作

  《柳如是》被视为苏剧复兴之作,以苏州市锡剧团有限公司为主体,汇集了全国一流的主创人员:国家一级编剧郑怀兴,国家一级导演石玉昆,中国戏曲梅花奖二度梅、文化部“文华奖”得主王芳,国家一级演员张唐兵等名家,历时四年经18稿修改加工精心打造。全剧从主人公缠绵悱恻、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中撷取了最具矛盾冲突的一个片段:柳如是在丈夫钱谦益降清北上之后,秘密从事反清义举,她与辞官南归的丈夫从“情已疏”走到了“生筑衣冠冢”的决裂边缘;在妻子的“刺激”之下,钱谦益终于出手援助反清义士黄毓祺,两人最终在风雨中搀扶着共赴南京入狱。

  “柳如是的人生经历之丰富传奇,就是放在21世纪的今天来看,也是绝对有料的。”在王芳看来,柳如是看着是柔情似水,但内在个性强烈、果断勇敢、是性情中人:“她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中的小女人,她有主见、有才情、重节气。”排演时,王芳不断被提醒:“别太黏糊,要演得泼辣些。”

  要在2个多小时的舞台演出中把柳如是的既温柔又刚烈的丰富个性呈现出来,对演员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王芳坦言:“个性拿捏是关键。”而剧中与年龄相仿的张唐兵搭戏(张唐兵饰演钱谦益)对王芳而言又是一大挑战:“剧中柳如是和钱谦益相差36岁,这种年龄差距刚开始我还真有点不适应。对这个名冠士林的老男人既有依偎的儿女之情,又有指责的气节之义,柳如是的心理优势如何恰到好处地通过台词与形体动作充分表达,让我摸索了很久。”

  和传统戏曲表现手法有异,剧中为凸显柳如是的刚毅个性,演员不贴片子、不用水袖,这最初也让习惯了昆曲程式化表演的王芳有些无措:“我起先也不太能接受,没有了水袖,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演,动作要怎么做。但后来导演提点我说‘你演了那么多有水袖的戏,还不够吗?难道不想做点有冲击力的改变?’而渐渐,我也领悟到这种改变和人物性格是吻合的,有助于展现人物内心的冲突。”

  激活苏剧新的生命力

  苏剧最早发源于苏州,从坐唱艺术“苏滩”经三百余年演变而形成舞台艺术。苏剧曲调幽静柔和、唱腔婉转动听,具有浓郁的江南地方色彩,因兼具“评弹语言美、昆曲表演美、吴歌曲调美”的苏剧,与昆曲、评弹并称为“苏州艺坛三朵花”。尽管如今就算是土生土长在苏州的孩子都未必听闻苏剧,但也就在三十年前,苏剧也曾有过“门庭若市”的兴盛期。自小兼学昆剧和苏剧的王芳说:“上世纪80年代初,苏剧常常一演六七场,走廊里都加着座位。”

  或许现在很少有人再提,如今凭借青春版《牡丹亭》、《玉簪记》而家喻户晓的“苏昆”(江苏省苏州市昆剧院)最早是江苏省苏昆剧团,兼演苏剧和昆曲。而王芳这一批在江苏昆曲界排行弘字辈的演员,在苏昆学戏时也是苏昆兼修的。王芳说:“我们学戏的年代昆曲正处于漫长低潮期,苏昆剧团在经济上是‘以苏养昆’,苏剧的市场要好过昆曲。但在艺术上,作为白话版的苏剧依然是从昆曲中吸取艺术养分,我们学习表演也是用昆曲来打基础。”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为了集中力量搞好昆剧,江苏省苏昆剧团改名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苏剧由此被搁置,发展停滞,除了王芳偶尔在汇演时演出一折《醉归》,苏剧几乎绝迹于舞台。

  王芳说:“苏剧愈发艰难最主要是因‘人才的断层’,到我们这一代还是苏昆兼修,但在我们之后像沈丰英他们一批已经几乎不会唱苏剧了。”而好像王芳那一代能“兼修”也是自小打下的基础,若现在再叫昆曲演员学唱苏剧,也不太可能:“虽然和昆曲的雅致很是类似,但苏剧和昆曲的演唱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并不容易掌握。”王芳说:“苏剧比一般的地方戏雅致,但又比昆曲通俗,它有很多小腔,节奏又快,慢哪怕半拍就很难再跟上。”

  此次“借调”主演《柳如是》,王芳坦言无非是想为自小学习的苏剧尽绵薄之力:“我实在不想看到清丽婉转的苏剧就此消失在舞台,想着通过新剧目,能激活苏剧新的艺术生命力、吸引更多观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也希望通过努力再恢复起有编制的苏剧团,争取不让这么好听的戏曲剧种消失。”苏剧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由苏州市锡剧团承担苏剧保护的工作,开始组建苏剧的演出班子,可没有自己的剧团,长期挂靠在锡剧团总也不是回事儿。王芳说:“为保护濒临消失的苏剧,苏州专门招了一批约60个孩子的苏剧班,再过两三年,这些孩子就能毕业了,若到时候还没有成立苏剧团,孩子们的编制就成问题了。”

【编辑:蒲希茜】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