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是时候打打电影圈“老虎”了

2014年01月23日 11:35 来源:楚天都市报 参与互动(0)

  1月2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出台《关于加强电影市场管理规范电影票务系统使用的通知》。业内人士分析,此举无异于“打电影圈老虎”,严厉打击偷漏瞒报票房,扰乱市场的乱象。(1月22日《人民日报》)

  一些影院为了缩小分账的票房基数、减少上缴额度,在票房数据上动手脚。常见的手段是销售手写票或与影片不对应的电影票。据统计,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达217.69亿元,业内人士表示,这比市场真实数据“缩水”达10%左右,约24亿元的票房“被偷走”。

  普通观众对“偷票房”很难产生痛感,只要花钱看了电影,有没有票,票上写什么,似乎都无所谓。然而,放任此类偷漏瞒报的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国家财税收入,更会挫伤创作者的积极性,影响整个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哪怕行业发展再快,如果缺少了公平的竞争环境,创作者权益便无法得到保障。曾经红火的音乐唱片业,在下载盛行、盗版猖獗之后,步入寒冬,便是前车之鉴。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发展速度迅猛,单片票房进入“亿元俱乐部”再也不是神话。相较起票房的喜大普奔,国产电影的综合品质却并未大幅提升;关于“审丑”倾向,负面营销等现象的争论之声,远远盖过了对影片本身的评价;对票房的“畸形追求”,催生大量粗制滥造的产品。然而,谁又能预测,眼前的繁荣不会只是美丽的泡沫?

  所以,是时候要打打电影圈的“老虎”,让高烧的市场冷静一下了。说到底,电影除了是产业,是商品之外,其本质终究是文化产品。电影人不能只对投资方负责,对票房负责,更需要对艺术负责,对观众负责。唯有打破丑陋的“潜规则”,营造纯粹健康的创作环境,才能为电影产业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让更多“叫座又叫好”的电影,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评论员屈旌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