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家文物局积极开展玉树震后文化遗产抢救工作

2014年02月07日 16:57 来源:中国文物报 参与互动(0)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在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同时,众多承载着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化遗产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震后第一时间,国家文物局积极开展文化遗产抢救工作,确定将新寨嘉那嘛呢作为灾后文物抢救的第一个项目。考虑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汶川地震文物灾后重建中的成绩,国家文物局指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为新寨嘉那嘛呢维修设计单位。接受任务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高度重视,紧急召开动员会,从文物保护工程与规划所(以下简称工规所)挑选了有在藏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经验的5位工程师(杨新、永昕群、刘江、于志飞、査群)组成团队赶赴玉树。此后,这个团队相继完成了新寨嘉那嘛呢抢救性维修方案设计、新寨嘉那嘛呢文物保护规划制定、龙喜寺维修方案设计、灵塔及达那寺维修方案设计四大项工作。回想起在玉树工作的日日夜夜,团队成员有说不完的话题。

  火速集结 克难攻坚

  5月14日,新寨嘉那嘛呢震后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将在玉树启动,青海省文物局要求5月20日提交新寨嘉那嘛呢总体抢险修缮方案,5天完成一个修缮方案,前所未有,任务紧急,刻不容缓。接到命令后,工作组成员放下手头正在进行的工程项目,从全国各地赶赴玉树。当时距离地震发生仅仅一个月,前往玉树救灾的人很多,航班爆满,项目组的一部分人是乘汽抵达的。5月14日下午,新寨嘉那嘛呢工程启动仪式刚一结束,大家还来不及适应海拔3600米的高原气候,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测量和勘察工作中。

  由于找不到居住场所,项目组借住在临时搭建的部队帐篷里。大家每天徒步去现场,单程约20分钟,每天往返两次。白天,大家在坍塌的废墟中爬上爬下,勘察测绘。晚上,大家裹着厚厚的军大衣在帐篷里整理测稿、绘图,编制方案,每天都工作到半夜甚至凌晨。

  当时地震刚刚结束,虽然没有余震的威胁,但天气变化无常,上午阳光明媚,下午常常起风或下雨,雨水造成的土质疏松让不堪一击的受损文物随时有倒塌的危险。一天,永昕群吃惊地发现,在勘察现场,头天杨新绘图时所站的后方还立着一座佛塔,第二天再去时,那座塔就变成了一堆瓦砾,所幸的是大家没有被随时可能发生的倒塌砸伤。在野外露营,水电无法保证,脸、脚没条件洗,只能用从北京带来的湿纸巾擦一擦;入厕更是简陋,只能找块空地挖个深坑将就几天。经过五天不懈的努力,项目组完成了巨型嘛呢堆、3座经堂、15座佛塔以及转经廊的现状实测、残损状况勘察。

  5月19日,提交方案文本前的最后一个晚上,整个团队通力合作,汇总、编排、打印、预算,各司其职,彻夜未眠。查群从家里背来的打印机派上了大用场,永昕群发挥了结构工程师的专业特长,第一次上高原操练的于志飞悄无声息地埋头画图,刘江最紧张,要等大家的工作完成后才能做预算,关键时刻,大家都撑住了。20日一早,项目组终于按时向青海省发改委提交了总体抢险修缮设计方案与概算,保证了该项目及时顺利地纳入国家抗震抢险项目计划中,为震后玉树文化遗产抢救保护资金的迅速落实、推动保护工程尽快开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再上高原

  初战告捷后,紧急任务接踵而来。2010年7月初,新寨重建规划启动,必须抓住这次机会将国保单位嘉那嘛呢的保护规划纳入新寨重建规划中,为嘉那嘛呢的有效保护提供法律依据。7月30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嘉那嘛呢保护规划编制组在西宁与玉树重建工程前线指挥部、与承担玉树新寨重建详细规划的清华大学规划院等相关单位共同制定了新寨重建规划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要求8月11日在西宁举行的新寨嘛呢石经城规划的预审会上提交保护规划初步成果。10天完成规划核心内容,这对规划编制组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项目组的査群接到任务后,于7月31日再次前往玉树。查群回忆,虽然经常一个人出差,但和以往比这次还是挺惊险的。当时离地震结束不足4个月,镇里的新房都没盖好,只能找个相对完好、还没倒塌的危楼住下来。白天到现场走访、调查,全部是自己租车、自己联系。一天晚上,因为房间没有锁,来往人员又比较复杂,査群整夜没合眼。回到北京后,査群代领的团队又连续加班,终于按时完成任务。此后的两年里,经过与相关部门的反复商量、磨合、评审、修订,于2012年6月形成《青海玉树新寨嘉那嘛呢文物保护规划》的最终文本。正是有了这份规划的保障,紧邻新寨嘛呢的肉联厂得以搬迁;距离新寨嘛呢仅3米之遥的214国道被改为省道,减少了震动和污染对嘛呢堆造成的破坏;在新寨嘛呢建设控制地带新建加油站的计划被否决。

  新寨嘛呢抢救方案的高效完成,为工规所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紧接着又有两项文物抢救维修设计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

  龙喜寺维修工程设计是青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灾后重建项目,主要对龙喜寺在地震中受损较为严重的5座单体建筑进行全面测绘和勘察,制定维修保护方案,但他们义无反顾。设计组人员接到任务时,已是2010年的11月份,当时玉树州的天气已经非常寒冷,设计组人员刘江克服了高原缺氧、现场条件差等困难,在现场工作了将近20天的时间,完成了现场测绘和调查工作,为第二年顺利提交方案奠定了基础。该项目2011年6月完成设计方案,2011年8月设计方案通过青海省文物局评审,2011年9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及达那寺,是玉树灾后文物维修单位中距结古镇最远的项目,也是玉树灾后文物维修单位中海拔最高的项目。2011年5月,刘江再次到玉树实地勘察。达那寺海拔4200—4300米,灵塔海拔5200-5300米,灵塔又分南北两个区域,从达那寺出发到达灵塔还要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在寒冷缺氧的高原,走平地都气喘,爬山的艰难可想而知。5月初的灵塔山道上,积雪尚有半米多深,有的地方道路十分狭窄甚至没有道路,只能慢慢摸索踩着岩石行走,稍有不慎就会跌下万丈深渊。在接近灵塔的最后100米路段,只能依靠绳子牵拉才能抵达。刘江每天天刚亮就出发,到达现场工作两三个小时后必须返回,以在天黑前回到达那寺。就这样,刘江历时一个多星期,圆满完成了灵塔和达那寺的测绘和调查工作。同年8月,灵塔材料取样和地质勘察工作完成。工程设计方案于2011年10月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2011年11月开始施工。据刘江回忆,为了这个工程项目,他前后探查灵塔5次,去达那寺12次。有一次,因为断路,手机又没有信号,从北京至达那寺4天的行程,竟然用了一个星期。达那寺工程设计方案2012年5月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2013年4月开始施工。至2013年底,该项目已基本完工。

  用真诚和努力赢得赞誉

  紧张的项目设计工作完成后,后续的沟通、协商、方案完善和现场指导工作更加棘手。据副总工程师杨新介绍,新寨嘉那嘛呢震后抢险修缮工程与之前的修缮项目不同,超出了对一般不可移动建筑的认知范畴。首先,嘛呢堆的历史跨度往前可以追溯到三百年前嘛呢石的出现,但最晚的一座方式塔却建于2007年。其次,在当地民众的信仰和供奉下,嘛呢堆的体量不断扩大,使其具有活态遗产的性质。当时做抢险修缮方案时,更多的是从测量入手,从建筑结构和加固技术层面考虑问题。在后续工作中,杨新六次到达新寨嘉那嘛呢现场,对嘛呢堆的价值及其活态特性的认识逐步深入。

  比如,在对嘛呢堆边界和转经道的整理要求上,原方案基本沿袭“不改变原状”的设计思路,但寺院方却提出重新整理后的嘛呢边界石不能再直接搁在自然地面上,要求放在砌筑成型的“座”上。设计人员认为这种明显的人为痕迹与之前对堆的自然印象完全不是一个工程概念,而且增设基座的做法也没有任何历史依据。在一次现场协商会上,管理嘉那嘛呢的结古寺老喇嘛(负责人)因与设计方意见不一致愤然离会。僵持一段时间后,工人们终于在清理现场时发现了寺院要求的边界石带基座的做法。由于有了实物存在,设计方和监理、施工协商,在不增加工程量的前提下调整做法,基座的问题得以解决,也得到了寺院方的认可。

  后来在嘛呢堆归位和整理方面,设计人员认识到,嘛呢堆的现状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震前嘛呢堆所具有的形态不是一次而就的,小堆变大堆、其边界经过整理后又形成新的外围,再堆放、整理、又形成新的边界。不论堆的形态如何,其象征意义是确定的,堆形变化只是其外在,堆的灵魂是信仰和敬畏,是嘛呢精神的延绵不绝。人们对于堆的管理不仅要使其稳定,还带有美化的追求。可以持续生长,让活态的嘛呢堆在顺应信众意愿的期盼中重放异彩,最终成为设计方对嘛呢堆的“修缮”理念。认识上的转变使之前一切局部做法上的纠结豁然化解。此时,设计人员主动提出整改方案,得到了寺院方的理解和认可。2013年杨新在玉树机场巧遇结古寺的老喇嘛,老喇嘛直白地对杨新说:“小女子,不要计较当年的不礼貌,你们设计的工程太好了,我们都满意。”

  同样,新寨嘉那嘛呢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也经过了历时两年的完善和修订。其间,规划编制组与清华大学规划所反复沟通,力求文物保护规划与新寨城市规划的完美对接,只要清华大学的新寨重建规划修订一次,嘉那嘛呢文物保护规划就做一次相应的调整,前后共进行了10多次修改。达那寺抢救维修工程中,因寺内建筑类型不同,损毁程度不同,实施起来比较复杂,后期的服务相对较多,只要工程需要,设计人员刘江马上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施工现场,前后达12次之多。

  三年时光转瞬即逝,参与玉树灾后重建项目的每位成员感慨地说,尽管这次玉树灾后重建的荣誉授予了工规所,但是长期坚守在重建工程现场的工人们更加辛苦,也更值得宣传。在玉树灾后重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青海省文物局、玉树州文物局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支持,派专人现场检查、督导、协调,为项目的顺利完成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特别的贡献。三年前的无情地震,给玉树人民和藏族同胞带来了痛苦和灾难,党和国家投入巨资恢复重建,为玉树人民带来了福祉。能有幸参与到灾后重建项目中,既是一种工作历练,也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通过这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大家深深体会到,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链接

  新寨嘉那嘛呢

  位于玉树州结古镇东5公里处,最初是由第一世嘉那活佛于1715年创建,至1958年,达到东西约450米,南北约100米,高约5米的庞大规模。“文革”期间,嘉那嘛呢遭到破坏,规模急剧减小。现存嘉那嘛呢是198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其东西平均约250米,南北平均约80米,平均高约5米,最高达9米,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体积约10万立方米。所包含的内容有石雕佛经、佛像、佛塔、莲花、坛城等等,其数量已达到25亿块。嘉那嘛呢文物建筑有佛堂3座,佛塔15座,另有大小转经筒数百个。其规模之宏大,数量之多、雕刻之精闻名于世,表现了藏族群众对佛教的信仰和虔诚之心,有“天下第一大嘛呢”的美誉,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喜寺

  位于玉树州玉树县下拉秀村,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在玉树地震中受损严重。受玉树州文化体育局的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了龙喜寺震后抢险维修工程设计任务。该工程设计是灾后重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启动最早的项目之一。2010年11月和2011年4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龙喜寺设计项目组技术人员赴现场,主要对龙喜寺受损较为严重的5座单体建筑——郎然讲经堂、才尼讲经院、东各拉康、转经轮殿和措庆大经堂进行了全面测绘和勘察,制定维修保护方案。设计组于2011年6月完成设计方案,2011年8月设计方案通过青海省文物局评审,2011年9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及达那寺

  位于青海省囊谦县吉曲、尕水、吉尼赛三乡交界达那山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那寺大约始建于公元三四世纪,现存石木结构的经堂一座,藏平顶式帕摩竹巴灵塔殿一座及叶巴殿、僧舍等建筑;寺内灵塔即格萨尔三十大将军之灵塔。其中灵塔海拔5200-5300米,是玉树灾后文物维修单位中距结古镇最远的项目,也是海拔最高的项目。2011年5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受青海省文物局委托,承担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及达那寺维修一期工程——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抢险维修工程设计和二期工程——达那寺维修工程设计。灵塔抢险维修工程设计方案于2011年10月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2011年11月开始施工。达那寺维修工程设计方案于2012年5月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2013年4月开始施工,2013年底基本完工。

  记者 冯朝晖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