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读《张世英回忆录》:钩沉渐渐隐去的往事

2014年02月14日 16:12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参与互动(0)

《张世英回忆录》  中华书局出版  

  最喜欢看人物回忆录。写得好的回忆录读者不仅能够跟随作者去和他的朋友“交游”,听他们的谈话,看他们的交往,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而且还可以从中提炼出人生的一些要义,帮自己解决某些困惑。当然,还有就是回忆录是作者发乎情、源于思的产物,所以不会板着面孔,多是率性而谈,阅读起来趣味多,有时甚至还会读到些意想不到的“小八卦”。近期读张世英教授的 《张世英回忆录》,就读到了西南联大时期的很多事情,当然也读到了很多的情趣。

  张世英先生出生于1921年,今年已是九十三岁了,因为在西南联大就读多年,所以书中关于其“上学记”那一部分回忆,今天读来仍让人连连赞叹。张世英国文老师是李广田,他听过刘文典教授的《红楼梦》讲座,陈岱孙、吴宓都是授课的老师。作为北京大学第二代哲学家的领军人物(陈来教授语),引导他走上哲学之路的是贺麟,其他的哲学大师,如冯文潜、冯友兰、汤用彤、金岳霖等人,也都是他的业师。看到这里,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张世英是中国黑格尔研究的大师,为什么他的黑格尔研究被西方所重视,因为沐浴着西南联大的学术精神,加上那么多大师的培育,自己又有独立思考的品质,所以他才能成为北京大学第二代哲学家的领军人物。他的这一段“上学记”,其中有多个小节谈到闻一多,作者说闻一多对他影响深远的一句话是“走出象牙之塔”。因为张先生的夫人彭兰女士是闻一多的干女儿,张先生和彭兰女士的婚姻也是闻一多先生促成的,所以张世英和闻一多一家来往密切。其中有一节专门写到当时特务在暗杀闻一多之前的一些反常举动:“一天,我和彭兰到闻一多家,亲眼看见一个穿灰色旗袍的女特务疯疯癫癫地在闻家大门口叫喊:‘闻一多,你这个多字,是两个夕字,夕阳西下,你小心就要落山了。’我们两人想开门出去同她理论,闻先生要我们别理她。”———亲历者告诉我们的,很真实,也很生动。

  这本《张世英回忆录》分为三部分,除了“上学记”,还有“上班记”以及“交游记”,我个人更喜欢“交游记”这一部分。幼有“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名言的熊十力,解放前可以豪言“他蒋介石算什么的”,解放后也可以用祭祖用的黄表纸一角给北大校领导写信质问“现在还要人能有思想吗?”还有邻居陈序经,主张西化的他竟然从不吃面包和奶油,十足的“不合逻辑”; 此外还有作者和潘梓年、吴江、张中行、梁从诫、龚育之、宗白华等人交往情况的记述,交游非常广泛,而留下的场景和言语却是以前书籍所未载,颇引人深思。比如张世英对周扬的印象就是“重理论、重学术”的具有学者味的领导。在《去过毛家湾的林家》这一节里,信息量很大。“文革”后期,“两校大批判组”(梁效)通过北大哲学系党总支让张世英去毛家湾林彪家查看林彪读的书,因为他家里有张世英所著黑格尔的书,张世英推辞不了,进入了“梁效”的“资料组”工作,但因为生病,所以住在家里。张世英回忆说,自己没有写过批评文章,所以“梁效”倒台后,他的审查是最轻的———张先生没有隐瞒自己在历史黑暗隧道里的那一段经历;还有,林彪竟然对《论黑格尔逻辑学》非常感兴趣,边读边圈点,写了很多批语,比如“毛泽东讲一分为二,张世英讲一分为多”等,书中说林彪藏书甚多,摆在书桌上和沙发茶几上的都是各类大辞典。介绍林彪有时候整天一言不发,就翻阅各种辞典。林彪算得上是个“辞典之学”的学者了。

  钩沉历史天空中那些流星般渐渐隐去的往事,用九十多岁智者的睿智来评述那些过往,平静的语言下或许有无限的浓烈,但在书中却是一片绚烂的静美。张世英哲学上主张“万有相通”,彼此不隔,如此这般通达的人生才会有这样的年高德劭,才有这般波澜不惊的文字。读这本回忆录,不仅仅是见闻的增长,还能体味到那种通达的人生意境。余佐赞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