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扬州10处书场齐开书 90后渐成说书主力军(图)

2014年03月03日 15:58 来源:扬州晚报 参与互动(0)

  

昨天杉湾花园社区的曲艺表演,让市民听得很过瘾。司新利 摄

  冬去春来,市区各大书场陆续重新开书。昨日下午,广陵区杉湾社区书场率先开书;今天,扬州又有10处书场一起开书,市民都可就近免费听书。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登台说书的曲艺演员,大多数是90后。

  “在今年政府一号文件中,提出要为市民提供千次免费书场,这也是市文广新局打造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扬州市曲艺研究所所长姜庆玲介绍道。

  书场开书 90后渐成说书主力军

  昨日下午,杉湾社区书场内,雅乐声声,评话跌宕,弹词清雅,清曲悠扬。一场精彩的扬州曲艺集锦节目,让很多老书客都过足了曲艺瘾。今天,将有更多的书场在下午开书。届时,扬州东南西北,包括江都区、仪征市(具体书场详见2月24日B2),都会飘起曲艺乐声。书客无需东奔西走,完全可以就近听书。

  据悉,这些登台的曲艺演员,大部分是90后,包括说弹词《珍珠塔》的周佳越、说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张一丞、说评话《绿牡丹》的周蕾蕾、说评话《三国》的殷健等。其他的曲艺演员岁数也不大,说评话《万年青》的于海,表演弹词、清曲的赵松艳等人,不过也是80后。

  新人登台 艺校学员水平大考查

  “以往说到说书艺人,都会让人联想到王少堂、康重华等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其实,这些名家的说书生涯,也是从年轻时代开始的。”姜庆玲说,“对于曲艺演员来说,最好的锻炼,就是把他们放到书台上去,面对观众,让书说话,让书客评判。”

  这些登台的90后曲艺演员,都是在2007年进入扬州艺校曲艺班的学员。他们在2010年毕业后,进入扬州曲艺研究所继续学书。几年过去了,这些演员每人身上都有30天左右的书。在此之前,也大多有过登台说书的经验。此次同时分别登台,也是对每人说话水平的一次整体考量。

  除了这些新人,扬州书场也请来了一位“外援”——来自镇江的评话艺术家黄俊章。他将在5日开书的文化馆绿杨书场开说《八窍珠》。在扬州近现代书坛,《八窍珠》是与王派《水浒》、康派《三国》齐名的书目。扬州评话《八窍珠》已有多年未出现在扬州书场,黄俊章也是目前唯一能说全本《八窍珠》的评话传人。

  90后演员 相互较劲,感觉过瘾

  “明天就要说书了,现在整个人的状态都很兴奋。”昨日下午,张一丞对记者说,“去年在园春楼书场说书时,每天都有近百名书客来听我说书,那种感觉特别过瘾。”

  张一丞说,现在和自己一批进入曲艺研究所的青年演员,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部书,甚至两部书。在青年演员之间,也在各自较劲。“谁说的书好不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书场里比较,书客们都会有评价的。”

  周佳越在登台说书之前,都会给自己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进行温书。这回说的《珍珠塔》,她已经烂熟于心。“这部书是跟着徐桂清老师学的,是扬州弹词中比较经典的一部书。之前很多老师都说得非常好,和他们相比,我的表演肯定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我相信,随着登台表演的次数越来越多,也会越说越好。”

  周佳越说,自己是在初中毕业后,进入扬州艺校曲艺班的。从学校到研究所,每天都要背很多书,老师的要求也很严格。开始觉得很枯燥,很有压力,后来下苦功把书吃透之后,就觉得好了些。当自己坐在书台上说书时,很享受那种带着观众进入故事的感觉。“所有的书客都跟着你的表演慢慢进入故事,每次说到最精彩的时候,自己也在故事里,书客也在里面,我现在真的爱上了这份工作。”

  扬州“文二代” 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

  据悉,演员张一丞的母亲,就是扬州著名弹词演员包伟;父母有人从事曲艺事业的,还有殷健、周蕾蕾等。在曲艺研究所,人们笑称这是“曲二代”。如果把范围扩大一些,再算上父母从事扬州文化工作的,那还有王智超和倪真扬。而且,他们都是90后。

  “这是一种很独特的文化现象,很值得关注。”市文广新局局长季培均把这种现象定名为“文二代”,“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的前程发展,往往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大家其实也都知道,从事文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以曲艺演员为例,背书非常漫长非常枯燥。父母愿意引领孩子走上这条道路,就是对扬州文艺的未来充满信心。”

  老年书客 很期待孩子们的表演

  昨天的杉湾社区书场里,坐满了书客。记者发现,他们大多是40后、50后。

  “以前社区里有过书场,后来装修停了一阵子,现在重新恢复起来,居民们的兴趣都很浓厚。”社区负责人说。

  “我父亲原来就是扬剧团的,以前他经常带我去曲艺团玩,所以从小就熟悉评话、弹词、清曲这些艺术。后来住到这里来,地理位置有点偏,进城听书不方便;现在书场开到家门口,可就便利多了。”今年61岁的书客张顺平说。

  69岁的杨文龙不仅喜欢听书,以前还会说上几段。据介绍,他和已故原扬州曲艺团团长惠兆龙是同学,关系一直不错。在他看来,扬州人都喜欢这些曲艺。“因为是扬州话表演的,很多笑话都只有扬州人才懂。之前都是听着王少堂、康重华他们的书,后来是惠兆龙、李信堂,再后来还有姜庆玲、包伟,现在都是孩子们说书啦!对他们很期待,他们都是扬州曲艺的未来,我们当然要支持。” 记者 王鑫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