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有益于孩子的童谣需要跟时代合拍

2014年03月25日 10:24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0)

  “给杂志写一首儿童歌曲,稿费是30元;给企业写歌大约是500元到1万元;给电视节目酬劳至少1万元,多则十多万元。”3月21日,是第38个世界儿歌日。儿歌作为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承载着每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但近年来,儿歌市场却呈现“无人创作、无人出版、无人买单”的窘境。(3月22日《北京青年报》)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温馨经典的童谣,我们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它传递给我们的是美好、温馨、幸福的感觉。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幼儿园传授的依然是这些童谣,而这些童谣大多都是创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的甚至更加久远,虽说朗朗上口不假,但有的内容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孩子,这些童谣有和时代脱节之痛,原因就是童谣太少了。

  一名南京妈妈曾经发帖介绍,上幼儿园的女儿回来给她唱了一个很“奇怪”的歌。“伦敦大桥倒塌了,倒塌了,倒塌了。伦敦大桥倒塌了,倒塌了,倒塌了,亲爱的朋友”。“我当时就石化了,这什么歌啊”,女儿说是老师教的。对此幼儿园解释说,在没有多少童谣可教的时候,他们将在国外流传于几十年前的一首童谣引进到了幼儿园。

  这其实是“童谣断代”之痒,试想,这样的童谣连“孩子他妈”听了都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孩子们能理解得了吗?一首理解不了内容的童谣在孩子们口中流传有何意义。一个真正有益于孩子的童谣是需要和时代合拍的,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这样的童谣是越来越少了。有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出版的童谣书籍也就两三本,而里面的都是几十年前的内容,反映当下社会的童谣几乎没有。类似于“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前看大戏”这样的童谣都已然远离了我们的这个时代。

  当然,古老的童谣能够口口相传流传到现在,自然有它的魅力之所在,去其糟糠留其精华,让它伴随孩子们幸福的童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需要我们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能对一些已然脱离时代的童谣动点小小的手术,对部分句子或者词语进行适当的改编。

  其次,在挖掘一些经典童谣的同时,还需要给童谣补充新鲜的血液。这就要求我们能培养一些儿童作家,能写出短小精悍、符合时代、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新时代童谣。当然,目前我们的儿童作家们还是很多的,但是我们也看到,大多数的作家都在创作“大部头”,往往一个故事上万字,一个童话一本书,这样的“巨著”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可以看得懂的,可对于低龄儿童来说就不见得有多少意义。而谁愿意去创作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甚至只有几句话的童谣呢?在这个稿费论字计算的时代,在这个稿费标准早已经与童谣一样与社会脱节的时代,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埋怨儿童作家们的不担当,毕竟人家也要靠码字养家糊口,谁也不能“扎上喉咙”去创作。这就要求我们的有关部门能够出台更多的激励措施,让大家更愿意去创作更多的小童谣、小块头。

  童谣在幼儿各科教育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好帮手,提高语言能力,帮助记忆,这不起眼的童谣对于低龄儿童的教育有着不小的作用,我们实在不能等闲视之。 ○郭元鹏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