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周熙明:留住乡愁就是留住文化认同感

2014年03月25日 16:16 来源:成都晚报 参与互动(0)

  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形态和建筑群落,推动城市品位提档升级;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始终坚持“有机更新”,注重传承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

  访 中央党校文史部主任、哲学博士 周熙明

  文脉传承不能只聚焦“物”

  “留得住乡愁,关乎人的历史、人的情绪、人的趣味。对于一个乡村、一座城市甚至一个民族而言,怎么留住乡愁,就是使这里让人向而往之,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

  乡愁是心里积聚的深厚记忆

  “现在谈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很多人会当成一种理论,这实际上就忽视了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的价值和情感维度。”中央党校文史部主任、哲学博士周熙明说,留得住乡愁,这不仅仅是讲一个道理,而且关乎人的历史、人的情绪、人的趣味。对于一个乡村、一座城市甚至一个民族而言,怎么留住乡愁,就是使这里让人向而往之,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用现代的话来讲,那就是怎么样产生文化认同感。当然认同感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在心里积聚的深厚记忆。

  周熙明认为,启动现代化建设以后,人们向往一种方便、干净、辉煌的生活。千百年来人类一点一滴凝结、遗留下来的观念、习俗、传统的建筑,甚至是长满了青苔的石块,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一些损害,但社会的发展又不得不去追求现代化。

  在他看来,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不可复制,且一旦损毁就无法还原。而人和其他生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有一种跨越时空的记忆。那么如何在这种追赶现代化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那些不可能复制的、历史留给我们的一切?在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周熙明认为这个问题不容忽视。“用现代化的标准评判,有些古建筑可能是阻碍,但从一个长远的时间来看,它们又是国宝。”他举例说,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假定要改造,一百年以后肯定要后悔,“时间本身自发积累的东西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文化传承的过程可以慢一点”

  “说到历史传承,成都就是一座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现代文化蓬勃发展的城市。”周熙明说,如果到成都来谈文化,有点像在孔庙里面舞文弄墨,所以到成都演讲的时候,他都会有几分“胆怯”。在他印象里,成都有许多成百上千年沉淀下来的事物,都江堰、武侯祠等都享誉国内外。推进新型城镇化,成都有着丰富经验,并提出“注重传承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对此,周熙明认为,这个提法非常好,体现了成都对传承文脉的重视。

  “传承的过程中,怎么样才能被记住呢?”周熙明说,很多城市谈到文脉承继的问题时,文物的重点被聚焦于物,被还原为冷冰冰的物的时候,文物其实已经不存在了。他认为,一个自然物,因为其中渗透了精美的文,才成为文化、道德、价值的载体。所以谈价值、谈文化思维,不是宣传一种既有指示,而是唤醒心里应有的情感。

  周熙明表示,城市的历史记忆如何被记住,那就是这座城市的人心里有它。如果作为外在之物,心里不知道其传递的历史信息、承载的历史价值,那么一切历史文化建筑都归为零。“例如武侯祠,如果大家不欣赏它,不知道它所彰扬的道德、价值和意义,它就是一座建筑而已。”他建议,传承的过程可以慢一点,关键是让大家了解、理解并消化它,而成都在这方面有着很多尝试和积淀。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