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周璇胡蝶单曲唱片现身武汉音乐学院图书馆(图)

2014年04月15日 09:28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武汉音乐学院的老师向读者介绍这张百代唱片公司的《夜来香》

  从唱片到钢丝录音带,再到塑料唱片、磁带、CD……昨日,两名读者在武汉音乐学院图书馆参观后感慨,“今天真是大开眼界,就像学习了一部音响发展史”。

  周璇胡蝶单曲唱片现身武音

  昨日上午,读者张国祥、朱长义和记者一起来到武汉音乐学院图书馆的音像资料部,副馆长朱汉斌介绍,这里有近5万张(盒)音像资料,其中各个时期的老唱片有3.74万张。

  66岁的熊成伟老师退休前在图书馆工作,昨日她到音像资料部找出了几张上世纪30年代由百代唱片公司出版的黑色粗纹唱片,两位读者看到了熟悉的明星和歌名:周璇的《花开等郎来》、《花花姑娘》,胡蝶的《夜来香》,王人美的《雷峰塔影》……

  这些唱片正反面都能听,由于当年的科技所限,每张只能刻入一两首歌曲。胡蝶的《夜来香》时间比较长,还分为“头段”和“二段”,分别录在正反两面。

  张国祥也收藏了一些老唱片,最早的是上世纪50年代。看到这几位明星的老唱片,他用“心花怒放”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让两位读者不解的是,这批老唱片都打上了“黄色歌曲”的标签,还编了号。

  熊成伟介绍,图书馆有近百张这个时期的老唱片,“文革”初期,这些唱片一律编入“黄色歌曲”封存,直到改革开放后,学校师生才能进馆使用这些资料。

  稀有钢丝录音机重达20多斤

  在音像资料室的办公桌上,摆着几台老唱机和磁带录音机,朱汉斌指着其中一台介绍,这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中华”牌国产电唱机,现在还能使用。

  摆在墙角的一套进口立体声半自动电唱机,正在播放一首世界名曲,朱汉斌说:“这是上世纪80年代,学校用外汇在广州购买的。”

  办公桌上,一台微波炉大小的录音机让两位读者感到很陌生,上面既没有唱片,也没有磁带,只有一个卷满钢丝、直径7厘米左右的圆盘。

  朱汉斌介绍,这是一台钢丝录音机,产自捷克斯洛伐克,像头发一样细的钢丝可以录各种声音,“武汉音乐学院1953年建校后,买了两台钢丝录音机,后来用坏了一台。这种录音机在当时乃至现在都十分稀有。”

  熊成伟说,钢丝录音机有20多斤重,过去很多老师就背着这种录音机和五六斤重的话筒,到乡村录制民间艺人演唱的原始“田歌”(长江、珠江流域广大稻农插秧、除草、车水、挖地时传唱的一种民歌)和各种器乐。目前,该校还保留着258盒钢丝录音带。

  为留音乐资料到电台录节目

  图书馆还有不少上世纪80年代的音乐资料,演唱者包括李谷一、蒋桂英、朱逢博等著名歌唱家。不过这里面有一部分并不是在商店购买的,而是从电台录制的。

  熊成伟介绍,改革开放不久,市面上的音像商店还不多,学校的音乐资料只能在两三家公司买到,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当年的湖北省人民广播电台经常播放各种文艺节目和创作歌曲,图书馆老师就定期抱着开盘录音机(一种磁带录音机)到电台录节目。“当时省电台的音乐资料由北京提供,我们每年一次去电台录一个星期的节目。全省各地的广播站,也用这种方式把节目录回去播放。”熊成伟说。

  曾当过历史老师的朱长义,发现了5盘由台湾出版的邓丽君早期作品磁带,从歌名看,很多歌曲大陆听众都没有听过。“湖北省博物馆的‘追梦——邓丽君特展’到6月份结束,我是这个展的义务讲解员。展览上有5张老唱片,其中4张和磁带的内容一模一样,我为观众的讲解内容又丰富了。”

  昨日参观过程中,两位读者留下一个小小的遗憾:上世纪30年代的老唱片与能使用的唱机不配套,无法听到那些遥远的歌声。

  朱汉斌说:“这些唱片大多保存完好,可以播放。学校目前正在进行音像资料的数字化工程,将唱片、磁带等转化成光碟,将来普通听众也能听到这些珍贵的歌曲。”

  记者彭年 摄 记者黄征 通讯员刘婷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