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舌尖2》分集导演为拍摄曾吊至40米 命悬一线

2014年04月18日 11:03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2011年5月,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吊足了观众胃口。而今晚“千呼万唤”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就要揭开神秘面纱了。从2012年年底宣布第二季的启动,到去年一年的拍摄,再到首播时间从春节一直推迟至今,“舌尖”的动向一直备受关注。也许对于一部纪录片来说,一年多的拍摄时间并不长,但对于观众的期待而言,已经足够长了。而《舌尖2》将给我们带来的是同第一季般的惊喜,还是经常在“第二部”中遭遇的“滑铁卢”,答案今晚就将揭晓。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该片的首播发布上,总导演陈晓卿在介绍这部纪录片时说道,《舌尖2》延续了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人与食物的关系”。

  早在《舌尖》第一季火爆荧屏之后,陈晓卿就曾经解释过,为何不按中国的八大菜系来划分,去纪录中国的美食。确实,用镜头全面纪录中国的八大菜系是个不小的工程,而且这项浩大的工程完成之后,也并不一定能受到多少观众的认可。所以,将美食寄托在人物的情感、故事当中,是《舌尖》的最大特点,而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是成功的,而这种成功不仅局限于中国市场。

  《舌尖2》将延续这一方式。陈晓卿说:“我们希望,通过《舌尖》展示的中国美食这个渠道,能让海内外观众看到中国的人文传统和社会变迁,看到中国国民性格中的倔强、节俭、坚忍。”他说,相比第一季,《舌尖2》加强了对社会文化层面的挖掘,以美食见人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因为时间的关系,《舌尖1》没有做到家,《舌尖2》实现了,如果将来有《舌尖3》的话,这个目标我已经达到了,我们可能要做另外的一种。”

  分集导演邓洁说:“我们来自全国各地,远离故土,成为永远的异乡人。但是我们那拥有几千个味蕾的舌头却将我们瞬间区分开来,来自故土的味觉记忆成为我们的基因密码。我们最希望的是,观众看完《舌尖2》后有强烈的冲动,要回家给亲人做一顿家常饭,离开的时候带一样家乡的美食上路,跟母亲学一道菜,认真地对待一日三餐以及每一个美好的生活细节。”

  国际视角带来“舌尖”魅力

  业内专家认为《舌尖》之所以能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就是因为它运用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纪录片拍摄手法。

  《舌尖2》的信息量非常密集,剪辑节奏非常快,主创团队希望用高剪辑率赋予该片更加动人心弦的节奏。每集50分钟的成片平均镜头数量是1500个,几乎每2秒钟切换一个镜头。而这正是当下国际大片的趋势,《舌尖2》也同样达到了国际大片平均每2秒钟切换一个镜头的水平。

  多视角也是国际纪录片的特点。《舌尖2》为从多个角度呈现美食,摄制团队采用了包括高空、水下、红外、显微、窥镜等全新的拍摄设备。此外,剧组还研发了一种全自动微距拍摄设备,用于展现美食细节,使其更为生动诱人。

  《舌尖2》的分集导演多为“80后”,并且其中不乏从法国学习电影归来的高材生。所以片子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电影类型片的创作手法,有些片段像好莱坞的家庭伦理片,有些桥段会让人联想到公路片,有些甚至有武侠片的影子。如果你看到上海本帮菜厨师的刀功,就不难从中感受到“一代宗师”的气息。

  据介绍,在上周刚刚结束的第51届法国戛纳电视节上,《舌尖2》备受青睐,前来洽谈购买该片的国际片商络绎不绝。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表示:“《舌尖上的中国》已经成为刷新中国纪录片海外销售纪录的标杆。”

  因为有了《舌尖1》的火爆,陈晓卿坦言《舌尖2》的拍摄过程中他们是有着很大压力的,“每个人的压力都非常非常大,因为第一次《舌尖》热播的效应给大家造成的期待非常非常大,直到今天我们也不敢说《舌尖2》就是成功的。所有一切都要观众去判断,我们只能说,你不知道人家有多努力。”

  ■拍摄

  40米高空 命悬一线

  《时节》是《舌尖2》的第一集,今晚将和观众见面。这一集讲述的是“路”菜,导演李勇称,意在把家乡的味道带到他乡去。本集中西藏野蜂采集者白马,仅靠一根藤条,徒手爬上了40米高的树采集蜂蜜。这对于摄制组来说并非易事。这一集的导演李勇同时兼任摄像的职务,为了拍摄白马爬树的过程,他决定用威亚把自己吊起来。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只能采用单绳威亚。而吊到40米的高度是非常危险的。

  李勇说:“当时只是想有一个好的结果。危险也考虑过,但就是想做一下尝试,反映一个有高度、有危险程度的镜头。如果是能有那种机械控制当然好,但是在很偏僻、很穷的地方,我们没有那种条件。”

  谈到在40米高空的感受,李勇说:“当你上到几十米高的时候,就觉得死亡离得很近,命悬一线,就是整个希望全在那根绳上,确实很恐惧的。”当李勇将这个片子拿给陈晓卿看的时候,“导演的脸铁青,而且越看脸越青,后来我才知道,导演是觉得太危险了。”李勇很感激当地的藏民,因为“他对我们帮助非常大”,“我不会爬树,是白马的哥哥爬上去给我安装一个滑轮,几个人把我拽上去,试了很多遍才成功的一条。”

  两个昼夜 与狗相伴

  在这一集中还讲述了一对养蜂夫妇的故事。这对养蜂夫妇饲养的是意大利蜂,这种蜜蜂比中华蜂体格大,飞得远,采集蜂蜜的能力也强,但就是要求一个大规模的蜜源。所以养蜂人要追着花期,奔走在全国各地。拍摄养蜂人的迁徙过程是镜头中必不可少的。

  李勇说:“我一共跟着他们拍了3次迁徙。他们的不确定性非常大,因为要根据天气、花期,有时候到一个地方,条件不行,很快就要走,有的时候,说要走,但是又不走了。”因为每次运输蜜蜂都是用卡车,李勇就只能坐在卡车的斗儿里,“最长的一次是两天两夜,躺在蜂箱上,还有他家的一只狗,就我们两个。”李勇告诉记者,拍这个故事时,被蜜蜂蜇是常事儿,“经常是一只眼睛被蜇得看不见了,只能用另外一只眼睛拍。”

  片中讲述的一段小故事非常有意思,这对养蜂人夫妇结婚前,丈夫对妻子说,“我将带你从事一项甜蜜的事业。”但是结婚后,妻子发现这项事业远没有她想像的浪漫,“风餐露宿,很辛苦的。”

  八旬老人猝逝 被迫停拍

  拍摄除条件的艰苦,和被拍摄对象搞好关系也非常重要。虽然李勇一直在说,他非常感激这些被拍摄对象。“我们去拍那对养蜂夫妇的时候,就有一个他们的顾客,说我们是骗子。那个人开着车,感觉阅历非常丰富。提醒这对夫妇,‘看他们穿得也不太体面,也没有统一的制服,肯定是骗子,要提防他们’。但是这对夫妇真的很善良,他们就说觉得我们骗不了什么东西,还是让我们拍了。前一阵,那个顾客还跟那对夫妇要我的电话,跟我道歉呢。”

  拍摄浙江渔民的故事时,在开渔节当天晚上摄制组和渔民出海打了一次鱼,第二天早上他们刚架起机器,渔民家里80多岁的老妈妈突然晕倒去世。李勇说:“就在10分钟之前,我还看到她在那里散步……我们只能中止拍摄。”“他们反而觉得过意不去,一直说‘家里出了这种事儿,没照顾好你们’。”二十几天之后,李勇再次来到这家,顺利完成拍摄,而这位渔夫向大家展示了一种钓跳跳鱼的绝活儿。

  ■调研

  20多天 独自焦虑

  李勇告诉记者,与实际拍摄时条件的艰苦不同,前期调研工作时,更多的是心灵的折磨。“调研是个煎熬的过程,那种情绪是很难说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头。”

  在实际拍摄前,分集导演要走入基层进行大量的走访、调研,找到最合适的拍摄对象。选择人物、家庭,需要他有故事,更需要他镜头感好,也需要考虑整体片子中人物不能同质化。这个选择的过程,在李勇看来是煎熬的,“我们去调研一个山东煎饼,在山东临沂走了很多村子,但是都不行。煎饼的定位,是一种传统的食物。我们希望找到一个非常传统的地方,接近自然的那种村庄。但是现在山东发展得非常好,这种传统的村子特别少。”

  李勇说:“经常是我找到一家,不是特别满意,但是又觉得太累了,就想完成任务完事儿,向总导演汇报。但这个时候非常矛盾,即希望导演通过,结束调研工作,又希望他别通过,因为我对这个人物并不是特别满意。”

  这种内心的焦虑,以至于李勇在西藏寻找野蜂采集人的时候,要靠背诵《春江花月夜》来排解,“我一个人在那里呆了20多天,也没有太多人可以帮忙。西藏又特别大,所以很难找。那时候晚上睡不着觉,起来背《春江花月夜》,越背越睡不着觉。”

  ■态度

  多位院士 指导护航

  “有一次在老男人局放我们的片子,有些文科生说,这个片子的解说有一股果壳网的味道。”陈晓卿说,“我们很多的专家都是院士级的。”在《舌尖2》的拍摄过程中,十分重视和科学家的合作。

  《秘境》的导演刘硕说:“这集涉及科学、自然、地理,我们这一集专门聘请了李荣春教授。有个奇特的生物——鸡  ,这是一种非常菌类,只能在白蚁窝上生长,所以需要我们聘请对这个非常了解的专家,李荣春教授帮我们分析,需要受到天气、地理、温度各种条件的限制才能够找到它,他帮我们找到白蚁,让我们更成功地拍摄。”

  陈晓卿说:“想拍摄白蚁,前提必须对白蚁有完全的掌握,李教授恰恰就是这方面的专家,拍得非常非常成功,他们把白蚁窝拍得像宫殿一样。”

  ■播出 

  周播形式 且看且珍惜

  《舌尖2》在宣布4月18日开播后,同时宣布该片将以周播形式播出。“其实,在纪录片发展较为成熟的欧美国家,周播是惯常做法。”纪录频道总监刘文介绍。

  陈晓卿介绍,“央视对于《舌尖2》的播出做了1个半月的调查、评估。”陈晓卿表示,在知道周播后他们也对片子做了一些调整,“包括顺序和结构的内容。比方说第一集中,白马爬树前,原来大概是4分钟,现在只有2分钟,他是一个单集播出,开始一定要吸引人。原来是第二集,大家都知道《舌尖2》品相是什么样子,会很有耐心看下去。”

  “眼泪口水鼻涕掉一地啊,且看且珍惜吧!”《舌尖2》的回归大大地满足了“吃货”观众的心。观众的期盼,从《舌尖》第一季结束之后就已经开始了。但是,也有观众对《舌尖》开始担心,“先是饥饿营销,现在又是周播,只要拍的不好,前面吊了那么久胃口,不定多少人骂了!”当然《舌尖2》口碑的好与坏得由片子质量来决定。

  记者 解辰巽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