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母亲写下1.6万字文学作品 记录女儿海外生活

2014年05月08日 09:04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0)

  姑苏区友新街道姑香社区一位母亲,与女儿分隔在大洋彼岸,两年未见。这两年的时间里,她通过电话、E-mail、明信片感知女儿的点点滴滴,并据此写出了1.6万字的文学作品,讲述女儿的成长。陈小芬 董岚

  1.6万字记录女儿的生活

  罗斯蓓今年69岁,家住姑香苑三区,退休后跟女儿定居新加坡,定期回国探亲访友。日前,罗阿姨来到姑香社区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她原创的共1.6万多字、分15个篇章的电子文学作品。

  社区工作人员打开这篇名叫《海上打工散记》的作品,发现是以一位20岁左右女孩的视角,描述在新加坡工作时发生的故事。

  说起写这部作品的初衷,罗阿姨打开了话匣子。她说,自己年轻时就经常向企业报刊投稿,退休后她经常写点东西挂到博客上与网友交流。散记是她以女儿和一群年轻朋友在上世纪90年代时的工作经历为蓝本,进行艺术加工而成的。“那时,我还没退休,在国内工作。而女儿在新加坡一艘游轮上打工,总会通过电话、E-mail、明信片,把平时遇到的人和事告诉给我。”罗阿姨说,与女儿分开的两年,她把思念寄托在文字上。上司的苛刻,朋友的聚散喜忧,争取加工资,遭遇海上险情……女儿点点滴滴的讲述,她全记录了下来。

  孩子的点滴成长都是她的幸福回忆

  最近,老人翻出当时片段式记录下来、但未成文的“半成品”,着手再“加工”,在回国前完成了这篇散记。刚写完散记,女儿是首个读者,女儿一下子看出故事的原型便是自己,“妈,这一段不是当时我们向老外争取舞台演出的事情嘛,您还记得呐。”女儿十分感动,自己漫不经心的见闻,以及随意的开心和抱怨,竟都在母亲的笔下成了一篇“文学作品”。

  “也许在孩子眼中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在妈妈的眼中,却永远是幸福的记忆。”罗阿姨笑着告诉记者,当初女儿在电话里的一些诉说,她至今记忆犹新,并且为女儿的成长感到欣慰。女儿刚出国工作1个月,就能独立做很多节目,包括英语节目,但同去的两个小伙伴还不能独立做节目,并且表示“钱又不多,干什么这么卖力”,但女儿表示,自己喜欢工作,喜欢工作时充实而不想家的感觉。

  社区工作人员将罗阿姨的文稿放在了街道门户网站上。罗阿姨说,她把这篇散记带回故乡,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和她一起分享异国生活的酸甜苦辣,也希望这些文字能够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成长的意义。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