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太平军破城处"长期搞错:在仪凤门非挹江门

2014年05月08日 10:50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挖坑道填炸药,炸毁南京仪凤门附近的城墙,突入南京城,经过几番鏖战,从而攻克南京,开始了对南京为时11年的统治。

  太平军炸毁的城墙,也就是“太平军破城处”到底在哪里?目前的主流观点是:“位于挹江门向南约150米处”,但这个流传多年的说法却受到质疑。

  “挹江门向南”成主流观点

  翻开《鼓楼区文物志》、《金陵胜迹大全》、《南京明清建筑》等书,你都能看到“太平军破城处位于挹江门向南约150米处”的说法。很多学者指出,过去史料只指出,太平军炸毁城墙的地方是在静海寺、仪凤门附近,但具体地点并没有详细记载。后来,学者在挹江门以南约150米处的城墙上发现了三块修复城墙记事碑,破城地点似乎得以明确。这三块碑,两侧的两块是界碑,分别写“左界”、“右界”,中间的是一块长方形记事碑。

  据碑文可知,光绪十一年(1885),挹江门南侧这段城墙进行了维修。那么,这段维修过的城墙当初因何损毁呢?有学者将其与“太平军破城”事件联系起来,并因此将“挹江门向南约150米处”定为“太平军破城处”,此说法沿用至今。

  从静海寺挖到八字山不合理

  “这种逻辑实在难以服人。”太平天国史研究者张智峰认为,仅仅看到城墙维修过,就将其与“太平军破城”事件联系起来,这说不通,因为历史上南京城墙多次维修,维修的原因不一定是战火毁坏,“如果城墙自然崩塌,也要进行维修。”

  张智峰说,现在城墙上还能找到清代乾隆、道光时期维修城墙的记事碑,乾隆、道光时期的南京并没有经历战火,那两次城墙维修就与战争无关。“可以明确的是,1853年3月,太平军是以静海寺为起点挖地道,地道挖到城墙脚下,填满了炸药爆炸从而破城的。静海寺的房屋可以作为遮挡,不让城头上的清军发现。”张智峰告诉记者,这一点在《贼情汇纂》等资料中有记载。

  因此,“静海寺”是定位“太平军破城处”的关键。张智峰说,太平军的工兵从静海寺向城墙挖地道,而“挹江门向南约150米处”却位于象山(八字山)脚下。家住那一带的人都知道,这个地点离静海寺实在是太远了,距离接近1公里,中间还要经过护城河,“这要挖多少土方啊,而且还是在炮火横飞的战场环境下,从情理上讲不太可能。”

  “狮山正面城垣”

  张智峰认为,“太平军破城处”并不在“挹江门向南约150米处”,应该就在仪凤门两侧。

  记者注意到,一些学者对现在被认定的“太平军破城处”也提出过质疑。由杨国庆、王志高合著的《南京城墙志》认为,“挹江门向南约150米处”并非“太平军破城处”,因为太平军由静海寺将地道挖到这里,是舍近求远,不太可能。

  《南京城墙志》指出,此处城墙三块碑铭位置下的墙基为山石构造,其中部分尚暴露在外,说明此处并没有被炸塌过。而《金陵省难纪略》记载,太平军点火药爆炸后,“地道与炮并发,上下一震,狮山正面城垣,颓卸砖石数层,宽约两丈许”,这段话中的“狮山”就是狮子山,此山在挹江门北侧。如果在挹江门以南炸墙破城,狮子山正面城垣不会遭到如记载中所提到的严重破坏。

  《南京城墙志》认为,真正的“太平军破城处”是在“狮山正面城垣”,也就是仪凤门附近。

  破城处很可能就在仪凤门附近

  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的刘斌研究员告诉记者,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郴州后,曾经招募了当地一批挖煤工人,组建“土营”。“土营”擅长挖掘坑道搞爆破,在1853年南京之战中炸塌城墙的正是“土营”。

  “土营”坑道作业经验丰富,他们是不会傻到从静海寺到象山(八字山)挖一条长长的坑道。刘斌认为,太平军破城处应该是静海寺后院的一段城墙。当时,静海寺建筑群就紧贴着城墙。“土营”从静海寺动手,在房屋掩护下,不用费太大力气,就能在静海寺后院、仪凤门北侧挖一条坑道,填上炸药,炸塌城墙。

  记者日前前往仪凤门,在其北侧城墙上看到了很多与众不同的城砖,上面的铭文多为二字、三字,不同于常见的明城砖铭文。城墙专家告诉记者,这些城砖是清末烧制的,是在清末城墙维修时砌上去的。

  综合研究者的观点,“太平军破城处”并不在挹江门以南150米处,此处的三块城墙维修碑,只能证明此处城墙进行过维修,而无法得出此处城墙是被炸毁的结论。

  专家指出,真正的“太平军破城处”很可能就在仪凤门附近,具体的地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记者 于峰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