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韩愈作品中存大量墓志铭 或因借此得“润笔”

2014年06月09日 16:27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苏轼《潮州韩文公庙》)。对中国文学史稍有涉猎的人会知道,东坡居士这里所称颂的人物就是唐朝大名鼎鼎的古文大家韩愈。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别称韩昌黎、韩吏部等。他的成就广泛而全面,涉及以哲学、政治、思想等诸多方面,当然最主要的成就还是表现在文学方面,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非常重要的一位大家。昌黎的文学活动涉及领域非常宽泛,包括赋、诗、论、说、记、传、颂、书、状、表、序、祭文、碑志、杂文等各种体裁,且均有卓越的成就,但最主要的还是要首推他的古文创作。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为领军人物。他写了大量古文,包括脍炙人口的《师说》、《送孟东野序》、《杂说》等等,但令人奇怪的是,在他的古文中,占比最高的却是碑志。据他的女婿兼弟子刘汉所收集到的,总计有近80篇之多,且绝大多数为墓志铭,因而被称为“古今墓志第一人”(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韩先生大量的墓志铭,既让人感兴趣,又让人索然寡味,当然也颇具争议。

  墓志铭是专门替死人说好话的,甚至是说过头好话的,那为什么韩老先生花这么大的精力,替死人说好话说过头话呢?原因可能有这么几个。

  第一种原因,早有人指出过,缘于“润笔”,即为了敛财。明代曹臣的《舌华录·讥语》里记载了一个故事,大概是说有人借了韩吏部的银子,却并不还他,并称他的这许多钱财为“谀墓中人得耳”。因此,理直气壮地不仅不还,还认为自己拿了钱财还是应该的。言外之意,还嫌拿少了。此事白纸黑字,韩先生,你说不清楚喽!

  第二种原因,是碍于面子,不得不为。中国是个古老的文明国度,是个悠久的礼仪之邦。我们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的宗教和信仰,有什么死后的天堂安排,或者来生投胎之类,但确实,我们的老祖宗对待死亡是十分敬畏严肃的,不像我们今天太唯物,“只顾生前万般好,哪怕日后下地狱”。一个人,不论是庙堂之上的君王,还是衙内行走的吏官大臣,或者如蚁的草民,对于自己的“身后事”都是非常在意的。不说别的,“谥”字的产生就能非常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既如此,当然活着的亲人对故去的亲人的名份锦表,自然就不敢马虎大意,一篇高水平的墓志铭,既是对死者的锦扬,也是对生者的宣传。高手昌黎,自然成为众人极力追逐的对象也就不奇怪了。

  第三种原因,最有味道,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是借死人骂活人,吐胸中块垒。韩愈一生精进不止,各方面成就当时就已高山打虎。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因此,韩老屡遭排斥打击,数次被贬,且遭宵小谗言陷害并落井下石也就不奇怪了,可韩老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只懂“物不得其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可是牢骚无处可发,于是乎借死人之口,大倒苦水,也在情理之中。“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栩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篇至亲好友柳宗元的墓志铭,居然用了近六分之一的篇幅来咒骂落井下石的小人,知乎哉!知乎哉!其用心昭昭矣:各位看官,项庄舞剑,我韩老夫子是意在自己啊! ◎ 夏 冰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