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当代作家艾芜诞辰110周年 《艾芜全集》出版

2014年06月19日 13:22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参与互动(0)

  《艾芜全集》致敬艾老

  艾芜诞辰110周年之际,19卷本著作出版

  艾芜 (1904~1992),原名汤道耕,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长篇小说《山野》、《百炼成钢》等。

  今年6月20日,是成都籍作家艾芜诞辰110周年,一组几乎涵盖艾老全部著作和私人文字记录的文集——《艾芜全集》将由四川文艺出版社与时代出版社联合推出,以此向艾老致敬。记者日前从出版方了解到,《艾芜全集》共19卷,总字数超过1000万字,相比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艾芜文集》而言,内容有了极大丰富,艾老生前仅有的两部剧本将首次面世,400余封私人信件、160余万字日记和120余张老照片经过一年半的细致整理后也将首次公开。日前,记者联系上艾老之子汤继湘和儿媳王莎,了解到《艾芜全集》背后的故事。

  剧本自评“写得不错”

  提到艾芜,小说《南行记》等代表作深入人心。殊不知,艾老曾经创作过剧本,他一生中仅有的两部话剧本分别是《昨日之花》和《落雪的冬天》,其中《昨日之花》的台词还是四川方言。

  “在艾老生前,我们从来没听他说起过剧本的事情,直到后来整理手稿才知道,原来艾老创作过两部剧本,”王莎说,“《昨日之花》和《落雪的冬天》都是分别3.5万字左右,都是初稿,内容非常精彩,可惜最终都没能搬上舞台。”王莎介绍说,《昨日之花》创作于1947年,以一位大家闺秀为主角,生动描绘了战争对人的影响。“这部剧本手稿上并没有写标题,艾老上世纪80年代的一篇日记里,提到了这部剧本,并考虑命名为‘昨日之花’,还自评‘写得不错’,艾老这样的自我评价很罕见。艾老还说想要动笔加工,遗憾最终未能实施。”剧本《落雪的冬天》则创作于艾老在鞍钢体验生活期间,作品讴歌了抗美援朝期间工人的爱国热情。

  国学研究首次呈现

  汤继湘告诉记者,艾老一生酷爱写日记,基本上每天都会记录,单篇最长可达数千字,内容不仅有生活琐事,还有国学研究、读书笔记、见闻记录等诸多内容,王莎笑称,艾老的日记可能是中国文坛之最。《艾芜全集》中收录的168万字日记几乎涵盖艾老一生,单独收录4卷之多。

  王莎告诉记者,日记中关于国学研究的内容约12万字,其中以对《诗经》的研究为主,这部分内容作为“国学研究笔记”与日记分开出版。艾老非常喜欢研究《诗经》里的字,“比如‘朝’、‘行’、‘德’这些字。”

  除国学研究之外,艾老在生活中的可爱一面也首次呈现。“艾老每到一个地方都列表记录当地物价,我们觉得真是有趣!”王莎笑着说,“艾老日记里最温情的是对孙女宽容的记录,从1984年孙女出生到自己去世,有很多详细的记录,比如跟孙女一起剥豌豆,给孙女买新衣服,我们读了都感觉很感动。”

  两部中篇小说也将面世

  经过整理和征集,《艾芜全集》中将收录艾老的私人信件400余封,其中既有和巴金、沙汀、王西彦、臧克家等文学名家的友情往来,也有和家人之间的亲情流露。王莎告诉记者,书信中以和王西彦的信件为最多,字数达5万余字,和沙汀的30余封信件约3万字。

  “和文人之间的书信永远都是围绕文学创作的,艾老一生痴爱写作,见了朋友总免不了劝人勤写作,信件里也是。艾老和沙汀被称为‘文坛双子星’,其实艾老总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两人写作风格迥异,信件里他们常常就文学创作各抒己见,性格非常分明。”王莎介绍说。

  此外,艾芜的两部中篇小说也将在《艾芜全集》中首次面世。“一部没有题目,是关于土改的,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将近6万字;另一篇叫《曼莎江的两岸》,约2.5万字,是艾老根据文革中的见闻创作而成。”王莎透露,除了大量首次出版的文学作品外,还有120余张珍贵照片将首次公开。“整理这些照片是我们全家人总动员,连续整理了近半个月,每天忙到半夜。最珍贵的要数艾老1928年在仰光拍的照片,是他第一次南行的唯一影像。”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