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大教授肖东发:目前中国阅读环境有待改善

2014年06月24日 10:25 来源:贵阳日报 参与互动(0)

  6月22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东发做客贵阳孔学堂,举办讲座“中国藏书文化与全民阅读”。 他从综述中国古代藏书文化讲起,继而转向专论私家藏书及其贡献。不论是面上还是点上,肖东发教授认为,中国藏书及藏书文化就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结晶,并从中找到了论述藏书文化的落脚点,以及对于“发展今天之读书事业”的意义。

  历久弥新 典藏三千年不朽

  肖东发教授说,讲中国古代藏书文化,要先讲其中一个重要部分:藏书楼,也就是现代图书馆的前身。

  由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主编,肖东发教授任执行主编的《中国藏书楼》,是一部全景式、立体地反映中国历代各系统藏书楼、藏书家的著作。“专藏甲骨的龟室是我国最早的国家图书档案馆,史官贞人是早期的文献管理者。由此算起,中国藏书事业的历史也已有三千多年了。”肖东发教授介绍说。

  有关藏书楼的逸闻趣事很多,肖东发教授信手拈来。他说,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6年,秦三世子婴投降,刘邦军队进入咸阳城大洗劫时,萧何却从秦丞相府收走秦国的地图、档案文书等,以助刘邦详知“敌方情报”。“后汉高祖刘邦得天下,造未央宫,萧何就在未央宫后面修三座官府藏书楼,是为天禄、石渠、麒麟三阁。”肖东发接着说,到乾隆时,修四库七阁,北方四阁即文津阁、文源阁、文渊阁、文溯阁,南方三阁为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

  说到藏书楼,肖东发教授认为其实它包含了中国古代的藏书文化的四大系统,即官府藏书、私家藏书、宗教藏书、书院藏书。“四大系统各有地位。中国的藏书楼以及历代藏书家们,收藏、保存、传播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肖东发教授感叹地说。

  仁人爱物 夹墙中都现书籍

  私家藏书是所有藏书系统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系统。肖东发教授说,时代越近,藏书家的身份就越来越从早期的贵戚大僚下移至普通士人布衣,藏书总量与朝廷藏书相比,越来越占压倒性优势。他说,“私家藏书构成我国古代藏书的基础”。

  肖东发教授对私人藏书家给予了很大的肯定,他说,他们在对图书的保护、校勘古籍、补缺订讹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秦始皇焚书坑儒后,藏书于夹墙、地窖、山洞,是至为宝贵的火种。还有数以千百计的宋元刻本,每一册都是历经众多有名无名的藏书家之手,如接力赛一般流传下来的。”肖东发还提起清末太平军占领杭州,破坏了西湖文澜阁的《四库全书》。藏书家丁申在街市购物时,发现用于包装货物的包装纸竟全是《四库全书》的散页。于是丁申、丁丙兄弟四处奔走,5年后搜罗残帙约九千册,可谓做了一番大事业。

  “民国年间,著名私人藏书家刘承干的藏书散出,东洋人出价60万元,不售,偏以25万元的贱价卖给重庆前中央图书馆。刘先生个人虽少收入35万元,却使这批藏书继续在国内传播,为国家民族保存了一笔精神财富。”这样的例子不少,肖东发教授还提到:梁启超,1929年卒后,其饮冰室4万余册遗藏永远寄存北平图书馆;傅增湘,1949年卒后,其双鉴楼(双鉴指《资治通鉴》和《洪范政鉴》)藏书分别捐献给北京图书馆和四川大学图书馆。周叔弢,建国后5次共向国家图书馆捐献藏书9万6千余册。藏书家的高风亮节,可见一斑

  。

  开放流通 惜书而后知读书

  “藏书贵流通、藏书惠士林。”肖东发教授说,“周永年的《儒藏说》与徐树兰的古越藏书楼,可视为藏书向公众开放的理论与实践的两个典型。”他说,藏书者不信怪力乱神,重视现实社会中的人,而对人来说,文化教育最重要。读书人节制物欲,追求自身素质与道德修养。两者都是以人为本,从藏书进而讲到读书,理所当然。

  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建立一个书香社会,打造全民阅读时代。不过,肖东发教授认为,目前,中国的阅读环境还有待改善。

  从传媒环境和舆论引导上看,肖东发教授说,除了像一些歌唱、选秀类的节目以外,还应当想方设法办好读书节目。他说,有一些文化类的节目,如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一站到底,还有贵州卫视最新打造的节目《最爱是中华》,就很能够从大环境上,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对“读书无用”的成见,促使我们多读书、读好书。

  本报记者 杨禹璋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