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白洋淀民俗文化研究第一人:13年成功申报11项非遗

2014年06月24日 14: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白洋淀民俗文化研究第一人:13年成功申报11项非遗
张国振正坐在电脑前整理白洋淀渔民出淀捕鱼的影像资料。 徐颖哲 摄
    9名圈头村音乐会学员在老艺人夏赶会的指导下,现场吹奏“托布衫”、“浪淘沙”等曲目。 徐颖哲 摄

  中新网保定6月24日电(吕子豪 董莹 徐颖哲)今年71岁的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圈头村村民张国振倾13年心血研究白洋淀民俗文化,先后将安新丧葬习俗、圈头村面塑、马家寨造船等10项民俗及传统技艺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具有近300年历史的圈头村音乐会用乐谱与音像的形式保存下来,从而使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国振也因此被誉为“白洋淀民俗文化研究第一人”。

  24日上午,中新网记者在位于白洋淀中心区的安新县圈头村张国振家中看到,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干净整洁,屋内靠近门口的单人床上堆放着文件、书籍等资料,两张电脑桌上各摆有一台台式电脑,柜子里有摄像机、照相机等器材。张国振正坐在电脑前,整理着刚拍摄的关于村民出淀捕鱼的影像资料。

  张国振称,因受祖辈影响,自小便喜欢古乐,上小学时就是该村音乐会的成员,后来因当兵离开了家乡,便中断了与古乐的接触。直到2001年,回家乡工作多年的他在跟当年一起习练古乐的同村老艺人聊起一起吹笙、敲锣的趣事时,才得知圈头村音乐会正面临逐渐失传的窘境。

  据张国振介绍,圈头村音乐会全套曲目共40首,其中的14首小塌曲和10首小尖曲,乐曲短小,相对易学;13首小大曲和3首大曲,演奏时间较长,不易把握。当时,村内部分年轻人只会其中一些简单曲目,而熟悉复杂曲目演奏的老艺人平均年龄已超过60岁,且均不识字,更不懂得简谱和五线谱,所哼唱的工尺谱主要靠师徒之间口传心授。

  对古乐近乎痴迷的张国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其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抢救圈头村音乐会。2001年冬,张国振与村中好友夏国振商量,决定趁几位老艺人尚在,将音乐会以录音的形式保存下来。他自己买来录音机,召集村内夏有余、陈小花、夏傻四、夏傻昌四位老艺人,约好每晚7点聚在一起录制曲目。众人在互相鼓励和小酒的熏陶中,终于熬过了白洋淀寒意十足的冬三月,并将40余首古乐曲目全部录制完毕。

  后来,有几位老艺人相继去世或患病失去自理能力,当年录制音效不是很好的磁带便成为了“千古绝唱”。2002年,为将40首曲目的工尺谱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张国振再次自掏腰包花5000多元人民币买了一台电脑,从拼音打字、文件存档等基础知识学起。而不懂拼音的他为了学习输入法,年近60岁开始每天坚持学习两个字母,整整用了三年时间,他才将40首古乐乐谱全部整理成型。

  2004年,从安新县水利局退休后的张国振全身心投入圈头村古乐研究。为将圈头村音乐会的演奏套路、技法更直观的呈现给学员,他从广告公司租来一台摄像机,先将12首特色曲目录制下来。2005年,他又花费3000多元,历时两个月,将音乐会的录音和影像刻成光盘。“当时我的退休金是每月600元左右,但保护民俗文化花再多钱也值。”张国振说。

  2006年,为完成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张国振再次买来摄像机、照相机、电脑等器材,并亲赴北京请教音乐专家、教授。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11月,圈头村音乐会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圈头村也成为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的采风基地。2008年6月,圈头村音乐会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胜伟说,张国振的工资和退休金几乎全部投入了民俗文化研究中,只要是保护“非遗”的事,其从不计较代价,但对自己却很吝啬,吃穿用极其简朴。“这些年,他始终是一件军绿上衣,一条深蓝布裤,脚踩黑面白底的布鞋,两套衣服轮换穿了13年”。

  据了解,除2008年圈头村音乐会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张国振还分别在2009年与2013年将白洋淀丧葬习俗、圈头村面塑、马家寨造船、寨南芦苇工艺画等10项传统文化技艺与民俗申报成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因此获评“感动安新”、“感动保定”十大新闻人物,被人们誉为“白洋淀民俗文化研究第一人”。

  张胜伟介绍说,为更好的传承民俗文化,张国振还根据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工作习惯,将其录制的曲目全部转成MP3格式,传到每个学员的手机里,方便他们自学。其还将乐谱进行整理,汇编成图书出版,为学习、研究者搭建了一个永久的借鉴平台。

  当日,记者走进位于圈头村的“圈头音乐圣会”院内看到,有9名小学员正在86岁的老艺人夏赶会带领下练习吹奏“托布衫”、“浪淘沙”等音乐会传统曲目。现场,3人吹短笛,3人吹长笛,2人吹笙,1人敲鼓,夏赶会打镲,演奏配合十分默契。

  据学员张淼介绍,其学习吹奏古乐已有15年,目前能熟练演奏的曲子有30余首,村中现有学员100余人,年龄最小的11岁,老艺人中年龄最大的86岁。“只要有时间,大家就会聚在一起练习,老人们对学员的指导都是义务的”。

  据张国振透露,目前其正在整理白洋淀苇编、传统捕鱼技艺的影像资料,希望能将白洋淀渔民使用大网、大罩、渔篮等捕鱼工具的工艺流程及技法保存传承下去。

  圈头村位于安新县城东南,四面环水,是白洋淀的中心地带。圈头村音乐会始于民末清初并延续至今,音乐会信奉的先人为药王扁鹊及邳彤、华佗、孙林等名医,其乐谱、乐曲为僧转,属北乐,乐队演奏乐器由笙、管、笛、云锣、鼓等组成。

  安新县位于京、津、石金三角地带,境内“华北明珠”白洋淀总面积366平方公里。目前,该县拥有国家级“非遗”圈头村音乐会及省级“非遗”同口音乐会、圈头村少林会、圈头村八趟掩手等。(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