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启动 钱穆之子钱逊出席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7月14日 15: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嘉宾上台参与活动启动仪式

  中新网7月14日电 近日,由凤凰网、岳麓书院联合主办的“致敬国学——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凤凰网总裁李亚、湖南大学党委书记刘克利、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著名哲学家李泽厚、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钱穆之子、国际儒联副会长钱逊及学者王学泰、杨天石、毛佩琦、秋风等出席了发布会。

  此外,前教育部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清华附小课程研究中心负责人胡兰等教育界人士也莅临了现场。

  “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拟每两年举办一届。自2014年7月至9月,首届国学大典系列活动将陆续展开,包括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评选、岳麓书院系列讲坛、祭孔大典、首届顶级国乐节等。终极盛会“国学大典”暨颁奖仪式将于2014年9月29日在岳麓书院与湖南大学礼堂举行,届时将现场揭晓“国学终身成就奖”、“国学研究成果奖”以及“国学传播奖”三大国学奖项。

  李学厚、李学勤助阵 文化盛事全球瞩目

  有着84岁高龄的李泽厚先生曾经一度拒绝出现在媒体镜头前,因此鲜少参与公共活动, 81岁高龄的李学勤先生也已久未露面,两位先生是当代中国思想界、文史界的领军人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此次特地出山助阵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启动仪式和新闻发布会,加盟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无疑是全球瞩目的文化大事件。

  李泽厚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非常期待本次活动能够圆满成功。

  发布会现场,李泽厚、李学勤与主办双方代表登台共同按下了启动球,标志着“致敬国学——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正式拉开帷幕,为五千年华夏文明史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场还进行了两场主题分别为“国学是什么?”和“国学如何贴近生活?”的论坛,受邀嘉宾们结合自身的体会,畅谈国学的内涵、国学对当今中国的价值意义,并针对网络时代国学传播与普及所面临的难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凤凰联手千年书院 全球华人首个国学大典正式启动

  当今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中,越来越注重文化软实力的积蕴与传播,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与弘扬,而流淌于每个炎黄子孙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更攸关中华民族能否于世界民族之林繁茂壮大。从任继愈、季羡林等一代国学大师相继离世引发的晨钟暮鼓般的警世之音,到全民争看百家讲坛、渴求文史智识的热潮,再到分布全球各地、播撒“中华之光”的443所孔子学院……“国学热”顺势而兴。

  基于此时代背景,凤凰网联手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共同发起创办“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并共同打造“全球华人国学奖”评选。作为首个面向全球华人公开评选、对深耕国学领域的人士诚挚致敬的国学盛典,“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秉持人文与道义,旨在促进国学研究与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力图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学专门奖,从而成为华人世界最具人文厚度、最有公信力的文化盛典。

  湖南大学党委书记刘克利先生在致辞中提到了此次联合凤凰首创国学大典的缘起,“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自成立以来,秉承岳麓书院千年‘传道济民’传统,积极推动课题研究、著作资助出版、国学研习班、祭孔大典、岳麓书院讲坛等方面的工作,致力于打造研究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高端学术平台和文化高地。凤凰网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在文化情怀、使命意识方面的高度契合,促成双方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携手面向全球推广国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争论

  “致敬国学——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启动仪式后,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首度跨界,与许戈辉联袂主持了主题分别为“什么是国学及其在今天的价值”、“国学如何更好地贴近我我们的生活”的论坛沙龙,现场邀请钱逊(钱穆之子、国际儒联副会长)、杨天石(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张海鹏(中国史学会会长)、王学泰(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姚中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等文史学者、行业名家上台畅所欲言,纵论国学。

  “国学”源起:清末or明末?

  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张存山先生首先对“国学“一词进行了追本溯源,称“国学”和“哲学”一样在中国学术界出现都是在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危险的时候,出现了“国学”一词。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王学泰先生对“国学”这一称谓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这个词来历不明。19世纪末的时候中国大批留学生到日本,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包括一些革命家,梁启超等等。去了之后接受了一个词就是‘国学’,最初还不叫国学,叫‘国粹’,但这个称呼鲁迅先生是讽刺过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先生则在现场澄清了一直以来大众对“国学”的误解,“很多人说国学是近代以来才出现的,这是误解。其实国学早就已经出现了,在明朝末年,原来不叫国学,叫中学。西学进来以后就出现了,崇祯帝曾下令中学西学并立。”

  国学究竟是什么:传统文化or文史学科?

  针对国学本身囊括的内涵、包罗的范围,现场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见解。

  在大多数人看来,国学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梁涛提出了这个含混不清的概念所遭遇的尴尬境地,“国学就是我国固有之学问,它的基本内容以儒释道为主体,也包含了经史子集。我们在座的各位是把它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来理解,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往下深入思考里面很多问题。在前年,人大国学学院申请了这个国学学位,当时教育部请了十位左右的专家投票,应该不应该给国学以学位?这就出现了问题。”

  因此,在国学院里谈的国学是什么?梁涛表示,“这个国学一定要明确只能是文史哲现代学科的完善,所以国学学科的成立一定建立在文史哲学科现有的反思基础之上,如果文史哲的现代学科已经尽善尽美,国学完全就不用建了。如果说文史哲现代学科还有不完美的地方,这个是国学就有必要了。国学只能作为对文学哲学科的补充和完善。”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吴相洲阐述了自己所理解的国学,“我心目中的国学,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新国学’。在21世纪的今天谈国学它一定是一个新国学,以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为宗旨,以为解决当下各种问题提供智慧资源为切入点。这是我所理解的国学。”

  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则表示,“我对国学的理解实际上是很肤浅的,我觉得国学就应该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学,是传统的学术文化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形成的精华。”

  言谈

  毛佩琦:国学的命运非常可怜 我痛心又担心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先生深感国学历尽劫数延续至今的艰难,“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本身在历史中被践踏、被破坏过,我们近百年的国学命运是被迫退守的,天天说不能够丢掉我们的根,天天说保护,其实一天天被瓦解。国学的命运非常可怜。”

  对于国学的大众普及,毛佩琦呼吁,“这是对于我们来讲最迫切的。现在很多东西在一点一点地消失,家庭伦理一点一点地在消失,微信上传的小段子小儿科的东西都要成为被缺失的东西。你知道家里孩子教育的老爸们怎么样待客人?都不会了。我最担心的就是现在一波城镇化的进程,可能挖到我们最后民族文化的根基,我真是痛心而又担心。”

【编辑:罗攀】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