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839年美国摄影师拍摄史上第一张自拍照(图)

2014年07月18日 11:29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你看我美吗? 资料图片

  拿着手机自拍的那人。对,就是你!还拍呢?

  近来,一个论调可能会让自拍的人心里咯噔一下。有媒体报道,“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已将‘自拍成瘾’认定为一种精神疾病。”虽然,这很快被认为是一则假消息,但在网络上微信里还是掀起了大讨论:“自拍成瘾”到底是不是病?是什么病?应该怎么治?   

  热衷自拍的女神们,请担忧一下自己的精神健康问题。不过,心理专家表示,自拍成瘾很难有量化的界定,但自恋型人格障碍则是很明确的一种心理问题,需引起一定的重视。

  自拍成瘾被美国认定为精神病?

  最原始的消息是这样的,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已将“自拍成瘾”认定为一种精神疾病。

  消息称,美国心理医生将“自拍成瘾”定义为强迫症,其特点是常常想自拍并将照片上传至社交网络,以弥补现实生活中自尊心的缺失。

  这一精神疾病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情景自拍型,一天自拍至少三次,但并不上传至社交网络。第二个层次为严重自拍型,一天自拍至少三次,并上传自拍照至社交网络。第三个层次为长期自拍型,抑制不住想自拍的冲动,一天上传自拍照至少六次。

  不过,辟谣消息紧随而来,有媒体发现发布这一消息的是一家恶搞网站,而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网站上并没有类似新闻。

  人类为什么会自拍?

  自拍的历史,跟自恋的历史一样长?

  自拍拍出事故的,江湖上代代有人。前不久媒体还报道过一个英国男孩Danny Bowman,每天要拍200多张自拍照片,花在这上面的时间达到了10小时之多。自拍2年后忍无可忍决定自杀,好在自杀未遂。

  在发明摄影术之前,画家们就在给自己画像。比如16世纪的达芬奇,17世纪的伦勃朗,都有《自画像》的名作。而乾隆皇帝,也是热衷“自拍”的人,只不过皇帝当然要高大上一些,他把自己打扮成菩萨、文人、采药师,然后命令画师画下来欣赏。

  1838年人类第一次将自己的影像投放到胶卷之上,第二年,美国摄影师罗伯特·科尼利厄斯就拍摄了史上第一张自拍照。而“自拍”这个词早在 1984 年便已出现,英文学名为 Self-timer,当时只是指照相机可自行设定拍照时间的一种功能。时隔百余年,自拍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球的网络风尚。

  2013年,“自拍”(selfie )成为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年度热词。

  自恋文化在高压生活中兴盛

  从心理学看来,自拍是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人们都或多或少有着自我关注的倾向,即“自恋”。“自恋”一词最初来源于精神分析学,由弗洛伊德的《论自恋》而广为人知。

  自恋的第二阶段是病理的自恋主义,自拍成瘾无疑属于这个阶段。精神分析学家康巴克描绘了自恋主义者的人格特质:“具有野心勃勃、夸大妄想、劣等感以及极度渴望从他人那里获得赞赏与喝彩的多重人格特征”。请复制这段话,粘贴在你朋友圈自拍党的评论里。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具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的自恋主义者大量涌现。与病态的自恋主义有关的这些性格特征,以较普遍的形式大量地出现在我们时代的日常生活之中。前精神分裂症的、边缘性的性格紊乱——自恋主义成为消费社会普遍的人格特质。

  人作为群体性社会动物,都有分享和交流的欲望。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压力变大,自拍是一种对压力的释放。

  人们把生活照贴到网上,在网络平台上渴望受到关注和肯定,满足“被看”的心理需求,默默无闻的大众因此也能展示自己,得到虚拟的关注,从而产生满足感。每个人本能的“窥视欲”也会使这种具有私密性质的自拍照更能受到关注。

  链接:

  自拍源于“曝光效应”

  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名词叫“曝光效应”,是指某样事物出现的次数越多,人对其产生的好感度也越高。又谓多看效应、(简单、单纯)暴露效应、(纯粹)接触效应等等。

  由于曝光效应的存在,我们会对镜中的自我更有好感。因为在自拍之前,我们已经无数次看到过镜中的自己了,而自拍的时候,由于角度、定格的效果不同,会让人觉得陌生,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会被自拍照片丑哭,接着不断拍不断拍,直到自己满意,或者永远不满意而心里膈应。

  另一方面,人们不断拍不断拍,由于“曝光效应”也渐渐觉得照片中的自己越来越美,从而收不住手,重复地自拍,晒出自己觉得好看的图来增强自信。何况有了各种自拍神器、美图软件等来为自拍美图加分,这种虚妄的自我欣赏和陶醉,就让人难以自拔了。(晓妖)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