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人靠捏面人盖起两层10间楼房 在市区买车房(图)

2014年08月22日 08:52 来源:山西日报 参与互动(0)

  董金龙正在为人们捏面人。

  正值暑假,也是旅游的旺季,民间绝活面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董金龙,应永济神潭大峡谷景区的邀请,每天到景区为游客表演——

  不到3分钟时间,一个活灵活现的面塑戏剧人物就在董金龙手里捏成了,这让围观的人们无不拍手称奇。

  最近一段时间,正值暑假,也是旅游的旺季,董金龙应永济神潭大峡谷景区的邀请,每天到景区为游客捏面人,常常一捏就是一整天。南来北往的游客看到董金龙的面塑爱不释手,有的游客看着董金龙的面人挪不开步了,竟忘了自己是来旅游的。在董金龙得空休息的时候,笔者采访了这位民间绝活面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说起面塑,董金龙的话就多了起来。

  “面塑是我国许多地方传统的民间技艺,多见于婚庆、年节等喜庆场合。而单纯的艺术面塑则多用于祭祀,后来逐渐发展为民间工艺品。我干上这一行,是因为年少时家人把我送到天津的干爸家生活,干爸的邻居是一个捏面人的,我就跟着人家学了起来。后来我又结识了一个山东师傅张登明,学会了许多配方,从1977年开始干,一干就是30多年。”

  今年64岁的董金龙是万荣人,现在居住在运城市区中银一巷。他从艺37年,主要塑造我国古典四大名著里的人物,如今他能捏出四大名著中的人物300多种,而且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他的彩色面塑还被称为“河东一绝”。

  为此,董金龙获得过许多奖项:“中国特色农产品民间艺术展银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绝活艺术家”……万荣县政府还授予其“乡土文化英才”等称号。在30多年的时间里,董金龙骑着自行车跑遍了运城市13个县市,直至后来又南下河南,西去陕西。董金龙去过11个省500多个县市。2009年,董金龙的作品参加了在太原举行的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并获得了民间艺术展银奖,成了各大农业展会的招牌。2010年6月份,在北京还参加了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还作了报道。

  在参加各种各样活动的同时,董金龙的面塑技术也得到了提高。“交流的机会多了,就经常琢磨,不琢磨不行,因为咱现在是市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所以我在面塑的脸型上下了许多功夫,尤其是在关公、济公、钟魁、寿星等造型上。”手艺提高了,董金龙成了省里民间工艺的一张 “名片”,不管参加什么展会,总是被安排在民间工艺展销区门口最显眼的位置吸引顾客。

  董金龙捏的面人不仅孩子们喜欢,不少大人也视为宠物,说买回去当艺术摆设品,可以天天观赏。董金龙的面塑也给他带来了幸福生活。靠着这手绝活,如今的他在农村老家盖起了两层10大间的楼房,还在运城市里买了楼房和小车。

  “相关链接”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各地叫法不一,作品形态也各有特点,是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

  以糯米面、小麦面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可脱手而成。

  面塑按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收藏的面塑,一类是可食用的面塑。从造型上分类,可以说无所不能!人物、动物、植物、卡通、肖像等,只要是您能想到的都可以做的出来!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