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清代《渔网碑》现身福建东山 与金门碑记同出一辙

2014年09月23日 21: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漳州9月23日电 (黄辉全 林丽君)一方高115厘米、宽80厘米的《渔网碑》,现身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风动石景区碑廊,由于受风雨侵蚀,部分字迹已斑驳难辨。23日,研究人员通过恢复碑文字迹查阅资料对比发现,该碑和金门《严禁渔网陋规碑记》同出一辙,为研究两岸历史文化提供了新素材。

  东山县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陈立群介绍说,《渔网碑》原被废弃于东山县铜陵九仙山上,被人为拦腰凿断,因碑文模糊,未能辨出具体朝代。近期,考古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得以恢复碑文。

  从碑文可见,清朝时期,福建沿海居民以海为田,捕鱼是重要的维生方式。由此,保护渔民海上作业安全,防止渔网被盗刼,成为水师的重要任务之一,福建海岸被分为三段由水师保护。

  考古人员告诉中新社记者,为探寻碑文的故事,研究人员在查找的很多碑记中发现一方立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二月的金门金湖镇《严禁渔网陋规碑记》,其上所记载的内容与东山所立的《渔网碑》同出一辙,碑文中所记载的内容也是一致的。

  “一方清代的渔网碑,连着东山和金门之间的感情,由此可知,在历史上东山和金门共同保护着海域,体现了从那时候开始两岸人民的交流和联系。”考古人员认为,对这块碑的解读,不仅有助于研究清代福建渔业史,对研究两岸文化历史渊源提供了帮助。

  陈立群表示,《渔网碑》还反映了自乾隆朝末叶起,大清国势日渐衰颓,存在着兵丁腐化、海疆不靖、盗匪横生,兵丁与盗匪狼狈为奸的严重腐败现象。(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