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子女忆潘心元:毛泽东在浏阳遇险时 他曾引开敌人

2014年09月29日 08:38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90多年前,在革命老区浏阳,涌现了众多革命先烈,原中央巡视员、红三军代政委、红四军、红十三军政委、第一任浏阳县委书记潘心元就是其中的一员。作为一名“富二代”,他毅然投身革命,书写了传奇的一生。昨日,本报记者走访了他的子女,听他们讲述父亲的故事。

  为筹集党的活动经费,父亲曾以个人名义借钱

  长沙市营盘路戥子桥69号,是闹市的幽静之处。在这里,记者见到了潘心元的儿子、今年92岁的潘侠游和88岁的小女儿潘侠仁,两位老人均耳聪目明、精神矍铄。

  “其实我们几乎都没见过他,那时我们一家4代人,四处分散逃离,直到解放后才过上安稳的日子。”因为父亲参加革命,潘家人被国民党追捕,作为儿子的潘侠游更是“斩草除根”的重点对象,“老家是没法呆了,祖母带着我逃到了沅江,妈妈带着姐姐和妹妹在外乡东躲西藏,曾祖母则一个人到乡下亲戚家避难。”这样颠沛流离的日子,一家人过了十几年。

  “1928年因家里被国民党烧了,逃得匆忙,姐姐说我最可怜,袜子都没穿,一床烂棉絮包着,被蚊虫咬得稀烂的,都灌脓出血了。”当年只有2岁的潘侠仁的很多回忆来自已过世的大姐,在大姐幼时的记忆中,每天都是东躲西藏,一下躲到东家,一下又跑到西家,饱受风餐露宿的痛苦,“后来把我寄养在别人家,妈妈带着姐姐继续逃,有一次到一个叫保篾匠的家里吃东西,结果敌人来了,她们只好爬到猪栏厕所顶上躲起来,没想到两个人太重,压断了檩子,两人掉到粪坑里,由于敌人还在搜寻,她们只好一动不动呆着,因为没有任何发现,最后敌人把保篾匠给杀了!”

  此外,家人还要想方设法帮潘心元还账。“因为地下党活动经费紧张,都是父亲以个人名义打的借条,家里被烧之前总有人拿着欠条找上门讨债。解放后,还有个姓李的人拿着借条来找妈妈,后来是王首道帮忙解决的。”尽管如此,祖母和母亲却依然坚定地支持着父亲,没有怨言。

  革命先驱原是“富二代”,随时准备牺牲一切

  潘侠游、潘侠仁说,幼时仅知道爸爸闹革命去了,因为大人都缄口不语,具体情况并不清楚。“爸爸的很多事情,我们也是解放后才得知的,为此我也翻阅了很多文献资料,爸爸真的了不起!”

  1903年,潘心元出生在浏阳北盛区伍佳渡村(今永安镇歧岭村)的一个财主家庭,两代单传的他简直就是潘家的“小皇帝”,长辈给他取名“国卿”,寓意官达“卿相”。尽管“卿伢子”天资聪颖却生性叛逆,长大后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熏陶后,改名为潘心元。

  “爸爸曾跟妈妈解释过,意思是,元者,大也,就是说他心大着呢,他要搞共产主义,消灭剥削和压迫;此外,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他的心与首都交给党了,随时准备牺牲一切。”潘侠仁说。

  潘心元的岳父是浏阳北盛首富,只有一个独生女,从2岁起就开始为女儿寻觅佳婿,结果找了个“不顾家”的潘心元,岳父曾劝他,只要放弃共产主义,他愿意给小夫妻俩建最好的房子,让他们过上最舒服的日子,却被潘心元一口拒绝。甚至将革命矛头一开始就对准了自己家里和岳父家,为了革命,他倾家荡产。

  自掏腰包创办进步刊物《新民》、发起农民运动、成立浏阳第一个农会、全票当选浏阳首任县委书记……就这样,一个“富二代”主动放弃了荣华富贵,逐渐成为了党内早期从事工农运动和武装斗争的杰出领导者。

  毛泽东浏阳遇险,他抛撒银元引开敌人

  据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英魂》记载,上世纪30年代,毛泽东曾跟美国记者斯诺谈过秋收起义之前他在浏阳的历险记,期间有个人借了20多块大洋给他,这个人就是潘心元。

  1927年,秋收起义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中。潘心元把浏阳工农义勇队带到了铜鼓后,独自去安源寻找党组织遇到了毛泽东,并带去了3支武装力量。毛泽东将浏阳工农义勇队编为3团,并决定和潘心元赶赴铜鼓,亲自指挥。

  潘心元将自己所带的50块大洋,分了一半给毛泽东,并打扮成富商模样,一路总走在毛泽东前面,以防不测。“因向导留的路标被风吹掉了,结果两个人误入了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浏阳张家坊(即现在张坊)。”潘侠游说。

  当时,十几个团丁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因毛泽东不会浏阳话,潘心元立刻上前搭话,称自己是做夏布生意的商人,只是途经此地。但团丁们不依不饶,要搜身。情急之下,潘心元撒下一把大洋,团丁们一个个冲上前去捡大洋,潘心元趁机和毛泽东分开跑,潘心元边跑边撒大洋,甚至连妻子给他的金戒指都丢了出去。“那可是爸爸出门之时妈妈给的,说一来有个念想,二来可兑钱应急。”潘侠仁说。

  捡完大洋和戒指后,团丁急忙又来追。潘心元反倒在路上停了下来,并大骂团丁抢劫,以吸引注意力,确保毛泽东成功脱险。被抓到团防局后,潘心元成天装疯扮傻,把团丁们搞得心神不宁,只好把他转交县团防局,在路上,潘心元装病要休息,请团丁喝茶,自己趁机跑了。

  开会途中被捕,牺牲50多年后才发现墓地

  “解放后,妈妈一直没有找到父亲的下落。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在浙江当地政府再三求证下,才确认浙江苔山岛上的潘姓烈士墓就是我父亲的,这时距他牺牲已经50多年了!妈妈得知了这个消息后,才安下心,她老人家活了一百岁。”潘侠游、潘侠仁都曾前往当地,给父亲扫墓。

  1929年,潘心元成为中央巡视员,向党中央汇报了湘鄂赣三省巡视情况后,再次受命赴浙南巡视。并在危难中,被任命为红十三军政委,为了整顿红二团,在苔山亲自抓训练。1930年12月,在一次赴温州开会途中,不幸被捕。

  “本来不是抓他的,是抓另外一个去温州看病的战士。”潘侠仁说,那个红二团战士在参加红军前,曾用“抢亲”的办法抢到了媳妇,其岳父母为此一直怀恨在心。打听到女婿要去温州看病后,就假装为他联系了便船,同时向国民党告密。

  不容分辩,敌人便将两人五花大绑了。潘心元见凶多吉少,为减少损失,便主动说:“我才是真正的共产党,要抓抓我,把他放了吧。”敌人并不清楚潘心元的身份,但他们早已得到指令,当场对两人实行了枪决。

  红二团得知后,派人抢回了遗体,把潘心元葬在了苔山最高处。

  烈士墓在浙江,渴望父亲魂归故里

  “发现是潘心元的墓后,当地群众自筹资金,用花岗岩为父亲修好了墓,还竖起了墓碑,写上了‘红十三军政委潘心元烈士墓’。”然而令潘家兄妹遗憾的是,1928年,因为抓不到潘心元,国民党将潘家的房子都烧光了,“浏阳老家竟是找不到一处纪念场所,我们老宅那里如今也只剩下一条路了。”

  在父亲影响下,潘侠仁也成为了进步青年。1948年,潘侠仁从湖南一师毕业后,去广东实习,她携带去了一份资料,并在广州寄给香港的地下党。“主要是帮助传递信息之类的。”如今,她是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离休干部。

  解放后,在王首道的关心下,潘侠游参军入伍到了新疆,之后回到了长沙,在省参事室工作,如今老人儿孙满堂,每天都会到湘江边锻炼身体。“父亲为革命奉献了一切,作为子女,我们希望在浏阳有个纪念场所,或者是衣冠冢,让更多后人不要忘记他,了解他、记住他。”老人说,这是自己唯一的心愿。

  英烈档案

  潘心元,1903年出生,浏阳人,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共产党浏阳县委第一任书记。既是一位卓越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武装斗争的领导者。

  潘心元,生长在富裕家庭,为了广大劳苦大众,“脱下长袍”,舍家别妻,毅然走上职业革命者的道路。人称“潘博士”,文韬武略,有勇有谋,掩护毛泽东张坊脱险,驰骋在湘赣边界。1930年英勇就义。

  潘心元,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从此,他的名字被载入《中国革命英名录》《中共党史人物传》《红军将领传》《中国共产党名人大辞典》等史册。

  英烈祭奠

  祭拜英烈,这些地方别错过

  首个烈士纪念日前夕,专家为本报读者指点长沙拜祭地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沙诞生了众多仁人志士,近代以来,长沙名人更是以联袂而起、结群而强著称于世。他们不少人长眠于此,成为长沙不可再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青山有幸埋忠骨”,全国首个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长沙著名文史专家陈先枢为本报读者指点了可去祭扫的部分烈士墓地。

  陈先枢曾参与编撰了《中国长沙·名寝与名人》,这本书里记录了长沙地区名人陵寝及陵寝主人生平事迹、传奇故事,它收录了长沙地区今存名人陵寝共82座,其中45座已公布为全国、省、市、县四级文物保护单位,占长沙地区文物保护单位总数的28%。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分别为辛亥革命领袖黄兴墓、反袁护国英雄蔡锷墓;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1处,如马王堆汉墓、长沙王吴著王陵、晚唐名相裴休墓、南宋理学大师张栻墓等。

  本书共有3章介绍了长眠在长沙的烈士,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志士、新民主主义革命烈士、抗日英烈三个篇章。

  “岳麓山是个重要的纪念场所,共有50多座烈士墓。”陈先枢表示,“许多革命志士为探求中国富民强国之路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岳麓山就长眠了18位旧民主主义革命志士,包括黄兴、蔡锷、陈天华、林修梅、刘道一、蒋翊武、焦达峰等,其中不少是逝世后从外地迁葬长沙的。之后又有北伐阵亡将士、抗日英烈和革命烈士安葬于此。”

  “新民主主义革命烈士墓有7个,其中姜梦周葬在宁乡,陈章甫葬在浏阳,黄爱和庞人铨(合葬)、高继青都葬在岳麓山,田波扬葬在浏阳,郭亮葬在望城,杨开慧葬在长沙县。”陈先枢对烈士们的事迹也很清楚,“杨开慧在监狱中受尽肉体折磨,口里吐出的只有‘不知道’三个字;高继青是学生领袖,在解放战争时期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被活埋,这些烈士都死得很壮烈。”

  抗日烈士也有很多故事。“像长沙县的郑家溉,原本是晚清的著名书法家,因为被日本人逼着当维持会会长,不从,自己跳河自杀,谁料水太浅没死,被日军用枪打死了。”此外,被誉为“现代文天祥”的齐学启长眠在岳麓山,远征军将领洪行将军则回到了故里宁乡县,空军烈士周光彝也葬在宁乡县,“1937年,周光彝在南京驾驶飞机与日军作战,在飞机中弹后,干脆驾机撞向了敌军飞机,光荣牺牲。”

  此外,还有岳麓山的73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和宁乡战役抗日阵亡烈士公墓值得祭扫。

  英烈数字

  长沙烈士近两万人

  周益生、杨守仁……翻开长沙市民政局编撰的《长沙烈士英名录》,18523名烈士赫赫在目。他们为了民族的繁衍生息、国家的独立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在枪林弹雨中前赴后继,在严刑拷打下视死如归,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英勇献身,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侵害时挺身而出,表现出了巨大勇气和高尚的情操,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三湘儿女。

  2007年出版的《长沙烈士英名录》共2070页,分三册发行,对长沙的18523名烈士生平资料、英雄事迹进行了详细记录。翻开《长沙烈士英名录》第一页,周益生的名字醒目地列在最前面。这位烈士牺牲于1911年,是浏阳北盛乡易家村人,他于1885年出生,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后被反动派杀害。据悉,在长沙烈士中,浏阳籍烈士人数众多,占据了第一本名录的绝大部分篇幅,特别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期间牺牲的居多。

  与周益生同一年牺牲的烈士杨守仁为长沙县高桥镇人,1902年从事反清革命,1911年为唤醒中国民众而投身大西洋殉国。第18523位烈士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他出生于1988年,17岁入伍,2006年在一次事故中不幸牺牲,同年被追认为烈士,骨灰安放在湖南革命陵园内,牺牲时年仅18岁。

  本版撰文 首席记者 朱华 实习生 彭云华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