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国四公子”张伯驹:39岁时纳妾 小自己18岁

2014年12月15日 15:1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1)他叫张伯驹(1898—1982),原名家骐,别号丛碧馆主。河南项城人。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镇芳之子(过继,生父张锦芳),张镇芳与袁世凯有戚谊。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张伯驹天性聪颖,有神童之誉。幼年入私塾,又接受新学教育,小学毕业后跟随父亲来到北平,后在曹锟、吴佩孚、张作霖部任职,做到旅长——最终因不满军阀腐败生活离开军界,协助父亲打理银行业务,却发现自己对银行事务不感兴趣。

  2)20世纪30年代,张伯驹在丛碧山房寓所花园内。寓所原为李莲英旧墅,原址在今北京西四附近。张伯驹别号“丛碧”亦由此而来。

  3)1927年,将近而立之年的张伯驹倾心于收藏字画,为了珍贵文物不外流,不惜一掷千金。收藏过的重要古代书画有西晋陆机的《平复帖》、隋展子虔《游春图》、唐代诗人李白的《上阳台帖》、唐杜牧的《张好好诗卷》,宋黄庭坚的《诸上座帖》、赵佶的《雪江归棹图卷》,元钱选的《山居图卷》等等。他曾说,“黄金易得,国宝无二。我买它们不是卖钱,是怕它们流出外国。”

  4)王世襄曾向张伯驹借阅《平复帖》,小心翼翼地提出,能否在张家看上一两次。没想到张伯驹回答:“你拿回家看去吧。”放了一个多月,王世襄完成《西晋陆机〈平复帖〉流传考略》一文。图为西晋陆机《平复帖》。

  5)1935年,39岁的张伯驹,纳小自己18岁的潘素为妾。在张伯驹的大力栽培下,潘素曾三次与张大千联袂作画,画作常常有张伯驹的诗词书法,可谓是珠联璧合。为收购展子虔的《游春图》,不惜把房子(李莲英旧墅)变卖,购买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时,潘素变卖自己的首饰珠宝,用4万银元的价钱买下了这件传世书法。为这些价值连城的书画,张伯驹曾遭汪精卫手下人绑架并索要赎金300万,否则撕票。潘素因购书画已没有钱,看了张伯驹一次,张伯驹却偷偷说,字画千万不能动,尤其那幅《平复帖》!我死了不要紧,字画要留下来。僵持了近八个月,赎金从300万降到40万,潘素到处借贷,才将张伯驹救出。

  6)张伯驹、潘素夫妇参观故宫后在护城河留影。唐师曾在《张伯驹门前的泔水味》一文中感慨:“包括帝王在内的历代收藏家,都在《平复帖》上钤下了自己的印迹。只有张伯驹,不留丝毫痕迹。凡经手收藏的人,都在《平复帖》上获利,惟独张伯驹倒贴了一大把银子,无偿献给国家。”

  7)1956年,张老夫妇把八件极其珍贵的古代书法文物献给国家。文化部发给奖状,称“化私为公,足资楷式”。

  章诒和回忆起这一段时也曾提道:“这些恰恰是中国传统诗歌的感性基石,也是张伯驹的创作基石。”她父亲章伯钧叹道:“以后不会再有张伯驹。”是啊,基石已经不再,世间安复张伯驹。

  8)20世纪60年代,张伯驹游历古城辑安(今吉林集安),在四盔坟前留影,并作《辑安怀古》词曰:“算空赢,鸟尽弓藏,何处长眠。”

  ■谭 华

  1982年阴历正月十五,京城元宵节的大红灯笼刚刚挂上,张伯驹为夫人潘素庆生的鞭炮尚未点燃,自己却被救护车送进了北大医院。一介布衣,一身中服,一脸土色,唯一副眼镜显示他是一个文化人。老人患重感冒,按等级惯例,他被安置在一间八人大通铺式的病室。潘素为平慰85岁高龄夫君的心境,向院方申请转入小病室。院方回答干脆:“级别不够!”两天后,同室病友“走”了一个,泣声揪人,老人已由感冒转成肺炎。潘素再次恳请换病房。院方答声依旧:“级别不够!”老人病情每况愈下,仅靠输液维持心跳;未几,陷入昏昏沉睡,时至2月26日,告别人世。老人辞世后,有人在医院门前叫骂:“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是国宝!他捐的国宝,足够买下你们医院!”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