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45年前南京老兵远赴大别山 为造原子弹找寻原材料

2015年01月05日 14:19 来源: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步入花甲之年的老兵们再聚首。

老兵们与许世友司令员的合影。记者 高爱平 翻拍

当年的入伍通知书。 记者 高爱平 摄

  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震惊全世界。如今50年过去了,你知道南京曾有一批老兵和中国的原子弹事业有关系吗?45年前,他们远赴大别山深处,寻找制造原子弹的原材料。昨天,这些花甲老人来到南京晨报,诉说那段神秘艰辛而又激情燃烧的岁月。

  700名学生从学校来到了神秘的部队

  1970年,郭文玉和他的战友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年。今年63岁的郭文玉,现在住在鼓楼区建宁路街道。45年前的一天,他和往常一样从家里到树人中学上学,到了学校后,他和其他同学一起被集合在了学校的操场上,然后又被一辆军用卡车拉到了幕府山脚下,和他一起被拉过来的,还有梅园中学、晓庄中学、南京四中、溧水中学等6所学校近700名学生。“当时我们被军车拉到哪里、去干什么大家都不知道。”郭文玉说,那一年他18岁。

  两个月后大家才渐渐地知道,原来是要找一些东西。“那个时候我们都把它叫‘找矿’。”雍自勤说,她和郭文玉是同班同学,当时学校一起参加“找矿”的一共100人,男生、女生差不多各一半。

  雍自勤说,当时他们一起在幕府山脚下找了两个月的“矿”,住的地方也是自己建起来的。当时虽然是在部队工作,可部队并没有自己的番号。

  “我们这支部队也是我军历史上建军最短的一支部队。”郭文玉说,后来有了营房,再后来他们的部队也正式组建起来了,当时的番号叫“南字705”,“也许是因为7月5日建立的吧。”

  1970年12月26日,雍自勤和郭文玉及另外78名战友被拉到了现在浦口区的某个训练场。

  郭文玉说,12月26日,他们全部在操场上集合,被念到名字的就上了军车,后来才知道他们一共有40个男兵、40个女兵被拉到了浦口,在浦口一个训练场进行学习,一共学了三天。

  三天后,他们又上了车,当时并不知道去哪里,领导只是说有一个神秘任务需要他们去完成。雍自勤告诉记者,12月29日下午,他们到达了目的地——安徽大别山,在那里他们一待就是几年。

  神秘任务原来是制造原子弹用的原材料

  “到了大别山的第五天,给我们发了军装,这是我们第一次穿军装。”雍自勤说,1971年的1月3日,他们一起来的80位战友每人都领到了一套军装,这也是他们第一次穿军装。两个月后他们每个人的家里都收到了一封《入伍通知书》。

  “可那个时候我们也想,我们是带着‘特殊任务’来的。到底要干什么,还是不知道。”郭文玉说,过了几天他们才知道,原来他们是要找原料,制造一种叫“黄饼”的东西。

  后来北京来了专家指导他们制造“黄饼”,“这位北京的专家姓腾,但具体叫什么,就记不清楚了,只知道他是美国留学回来的博士,大家都叫他腾博士,腾博士说现在制造的不是叫‘黄饼’而是叫‘铀’,是造原子弹用的原材料”。郭文玉说。

  “许世友夸我们改变了城市兵的形象”

  “刚去大别山时,那里什么都没有,男兵都是自己搭个地方住,女兵住在当地的老百姓家里。”雍自勤感叹,那个时候找完原料每天还要去山上背石头下来盖房子,一个来回要十几里路,每天都会背个两三趟,就这样过了一年,终于把营房建起来了。

  “有了自己的营房后,领导就说要把精力全部放在制造‘黄饼’上,那个时候腾博士说‘黄饼’有辐射,要大家注意。可那个时候哪里懂呀,只是一个劲地干活。平时军装也舍不得穿,随便穿一件衣服就去干活。”郭文玉说,“有一天突然有一位领导看望我们。”郭文玉说,他们当时都没有想到,来看他们的竟然是许世友。“还记得当时许司令员说,‘你们这批南京兵,非常辛苦,没想到农村兵吃不了的苦,你们能吃得下来。你们是好样的,你们也让我改变了对城市兵的看法,改变了对南京城市兵的印象’。”胡亮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