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古镇古村该不该“打造”?

2015年01月29日 11:18 来源:四川日报  参与互动()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一批传统古镇。我想,打造这个词是不是可以斟酌一下?古镇、传统村落、传统民居是不是该打造?”1月28日,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小组讨论现场,列席会议的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程峰对政府工作报告抠起了字眼。程峰认为,传统村落和古镇、民居,应该考虑对民族文化根系的保护,而不是打造。“该打造还是要打造,新形势下要做好文化遗产的品牌打造。锦里、宽窄巷子就是打造出来的。”省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文体医卫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文联主席朱树喜看法不一样。

  朱树喜的话一出,原本安静的会场仿佛炸开了锅,议论声一片。“传统村落光有保护是保护不下来的,在保护上也应该有发展。”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张邦凯插话,“文化遗产,应该是保护第一,然后才是科学利用。”“我不是反对锦里、宽窄巷子这样的打造。而是我们应该先考虑好传统古镇、村落的重点是什么?使之保留下来,该用什么方式?”程峰又一次捡起话头。“都在提文旅融合,但是很多传统古镇原来都是破破烂烂的,交通不方便,条件也不符合现在人的消费理念,人家凭什么花钱来?这样子怎么融合?”朱树喜反问,“打造不是简单的又打又造,不是什么都拆干净,而是发掘内涵、打造品牌,完善相关设施,让其更符合现代人的消费习惯和理念。”

  争论并没有结论,但传统村落、古镇、民居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驻留”下来,却是需要探讨深思的课题。□本报记者 张良娟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