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网络文学改编热难掩剧本荒 软肋是艺术水准不达标

2015年02月03日 10:07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

  近日,由钟汉良、唐嫣主演热播剧《何以笙箫默》在江苏、东方、安徽三大卫视上映,电视剧大热背后,有明星偶像效应,也离不开十年前同名网络言情小说积累下庞大粉丝团的贡献。某门户网站阅读平台重新上线该小说后,当日订阅量即破万,单日阅读人数近30万,搜索量和销售量直冲至总站第一。

  孙俪领衔、未播先热的《芈月传》也改编自网络小说,讲述秦始皇高祖母——秦宣太后一生。此外,《花千骨》《琅琊榜》《盗墓笔记》等数部风靡一时的网络小说也将在今年相继被拍成电视剧……在一份网络热传的“2015年最值得期待的电视剧”榜单上,近九成作品剧本来自网络小说。“网络小说改编热”,正以前所未有的汹涌之势席卷荧屏。

  网络小说成为天量级“剧本库”

  与前几年的剧本荒相比,网络小说这座容量巨大的现成“剧本库”,的确给中国影视制作增加了不少的“底气”。在“榕树下”主编陈强看来,网络小说具有题材多样、风格丰富、娱乐性强、可操作性强,以及贴近读者群等优点。

  网络小说因其本身已经拥有一定的受众群,在渠道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让影视制作的商业收益具备了相当程度的保障。在题材选择上,也超越了传统国产电视剧“手撕鬼子”、“家长里短”的两大“宝”,衍生出宫斗、穿越、耽美、言情、玄幻、武侠、官场等类型,“总有一款适合你”。

  另外,网络小说有着传统剧本不可比拟的数据优势。陈强告诉记者:“在百度搜索榜上,排名最高的搜索项是一部盛大文学的网络小说”,换句话说,付费阅读的数据都会被一一记录下来,甚至可以通过数据迅速定位受众。拿《何以笙箫默》来说,作者顾漫2003年9月始在晋江原创网连载的这本小说,当时就积累了大批粉丝,经过十余年网络发酵,当年那些读小说的粉丝都褪去青涩,曾经沧海难为水,再回头看这部剧也有了“向青春致敬”的意味。

  “十万编剧对抗几百万网络写手,就是业内现状”,陈强说,网络提供了一个相对没有束缚的开放平台,读者可以与作者互动,有时甚至可以改变故事的走向,“在网络上,创作不是件‘唯我独尊’的事情,读者的观感变得尤为重要”。

  这样一种相比传统出版物更迅速被接受,改编环节更为便利的艺术形式似乎已经成了中国影视发展方向。在最新发布的中国作家富豪榜上版税破千万元的作家中,网络小说写手已占据半壁江山。

  软肋是艺术水准不达标

  尽管网络小说有着独特优势,但缺点也暴露无遗:内容苍白化、语言同质化、故事模式化、主题单一化……缺乏生活实感和艺术含量让网络小说在主导影视剧本发展之路上显得“底气不足”。

  在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主任陆军眼中,改编剧本最大的软肋是无法表现出电视剧的特色,“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好的小说,换一种艺术样式呈现却失败了”。网络小说也是如此,且不说原作艺术质量高低与否,改编成电视剧的过程中应当是做“加法”——用原有的内容储备加上电视剧的表达方式,但现实中往往做的是“减法”——那些镜头无法表现出来的章节就被舍弃了。这也是很多人看完电视剧后发现“还是原作比较好”的一大原因。

  而在艺术价值上,网络小说似乎也“不达标”。近两年,无论是“说到青春就残酷”的校园爱情;一张嘴就矫情的“宫斗戏”,还是“用名牌堆砌出来”的都市剧……似乎从最初的抓眼球走向原创力疲软。大部分作品面目相似,千篇一律的人物说着大同小异的话,雷同的故事铺排不断重复出现,这种一味迎合市场需求的做法,会“喂养”出一批又一批艺术欣赏水准较低的观众,单纯为流量或收视率所驱动更无益于艺术水准的提高。

  警惕对创作生态的破坏

  比起给观众“洗脑”,网络文学大规模进军影视背后,潜在的危机是创作生态的破坏。

  电视剧诞生之初,因为素材短缺,改编是当时的无奈之举,但是电视剧发展到今天,亟需一些具有人文气质、人文关怀的作品,如果依然仰仗其他文学样式的改编,那就是一种不作为。“当下,原创力是最重要的。”在陆军看来,改编网络电视剧仅仅是题材的一种,如果长期把主要的精力、财力投入在改编上,从长远角度看会产生惰性,破坏原创力。“改编是一种方式,但是当这种改编成为‘热’,就需要警惕。”陆军说,当下的电视剧生态还不健全,如果习惯了“拿来主义”,就会对其构成伤害。

  电视剧生态的健康发展,前提要有会说故事的人,然后通过专业手法叙述这个故事,必须区别于其他的艺术样式,要张扬属于电视剧独有的规律性的东西。近年来,政府基金、多元投入等都在逐渐改善着我国的电视剧生态。而从业人员的素养、文学能力、道德准备不足的问题也逐渐浮现。以相近的电影生态为例,按照美国好莱坞的标准,每年从2万部剧本里面挑400部出来拍成电影,而在国内专业编剧拿出来的剧本总量则不足2000部。相比之下,百万级的网络写手如果不顾门槛,蜂拥而至,对电视剧内容生产力就不是补给而是冲击。

  提高电视剧创作水平和质量,要接地气、贴近生活,还有一条金线——故事或人物塑造中能否提供有品质的思考,而这思考要能照亮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滋养心灵的力量,这样的作品才有价值。记者 周敏娴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