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清朝封疆大吏林则徐陶澍督抚同心 和衷共济为民生

2015年02月05日 10:55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

  在长江路“总统府”东苑景区内,有一座陶林二公祠。这是清代光绪年间,南京乡绅出资,由时任两江总督左宗棠奏准朝廷恭建的,纪念的是一代名臣陶澍和林则徐。但是,当年为什么要为这两人合建专祠呢?二人同为封疆大吏,又是如何共事的?

  “越权上报”事件凸显督抚同心

  林则徐在江苏前后10余年尤其是在任职江苏巡抚的6年,正是陶澍在两江总督任上。清代的总督官阶为从一品,巡抚为正二品,二人均为封疆大吏,因此督抚不睦甚至相互攻讦、拆台的情况普遍存在。而林则徐和陶澍之间那种和衷共济、同心同德的关系,在清代督抚之间是极为少见的。

  从一次“越权上报”的事件,就足以看出两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当时江苏连续两年遭受水灾,民不聊生,林则徐亲坐小舟往各处察看,从江宁府到常州府,从苏州府再到松江府,发现苏南各地的灾情、百姓的困苦比他此前听到的还要严重。这使他想到奏请朝廷减免或缓征灾区漕赋。

  然而,这对于官员来说,却是一项可能危及前程的举措。按当时的规定,请求因灾缓征或免征漕赋,必须在农历九月底之前,但林则徐察看各地后,已是十一月底,早已超过了期限。林则徐知道,仅这一点“违规”就必将引起朝中大臣的反对,更何况苏南地区历来是清廷的钱仓,仅漕赋一项就占江苏全省的十分之九,所以申请减免其漕赋的奏请甚至可能得罪皇帝。但他一心要为民请命,于是频频与陶澍往来函商,沟通情况。其实,办理漕政的全权是在总督。但是,为不连累陶澍,林则徐最终一个人署名,破格越级上奏。

  果然他的奏章触怒了道光皇帝,下旨密令陶澍追究。陶澍却一面私下放风,让林则徐应变;一面又在复奏中为林开脱,并明确表示支持林则徐。

  在陶澍力保之下,最终朝廷未再深究此事。而经过这件事之后,陶、林两人也更加肝胆相照,情深谊厚。

  陶澍去世后,林则徐挽有一联:“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美谥终凭公论定;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下联中的遗章指陶澍的《恭谢恩准开缺折子》。陶澍在这个奏折中向道光皇帝推荐林则徐说:“林则徐才长心细,识力十倍于臣。”道光帝即令林署理两江,因而有“替人”之语。而林则徐在联中则把陶澍比喻为泰山、北斗,自己望尘莫及,表示要加倍尽心尽力,不负陶澍期望。从陶澍的奏折和林则徐的联语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对对方都是极为信赖和推崇备至的。

  后来任两江总督的左宗棠在写给光绪皇帝的《已故督抚遗泽在民恳合建专祠春秋致祭折》中对陶、林之间的关系是这么说的:“伏思林则徐由江宁布政使升任江苏巡抚,时值陶澍总督两江,于一切国计民生,和衷共济,实有古大臣风。”又说:“该前督臣(指陶澍)与之(指林则徐)筹创海运,兴修水利,整饬盐务,办理荒政,推求至当,彼此和衷共济,措正施行。论者谓其规模宏远,条理缜密,志同道合。”

  这两段话,前者是称赞林则徐在陶澍推行的改革大事上能齐心协力,积极襄助;后者是赞扬陶澍在治理江苏的问题上,能和林则徐坦诚商讨,虚心听取林的意见,才能做到“推求至当”、“措正施行”。

  而能实现这一切的根本,在我看来,应当是在于两人“志同道合”,在于两人都有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抱负吧。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