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余光中被评诗歌风格多样:除乡愁诗外擅写爱情诗

2015年02月06日 09:13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

  《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第九卷由台湾诗人唐捐编选,选入台湾前行代诗人12家。所谓前行代,指的是1949年及1949年之前出生的诗人,这一代诗人大都出生于中国大陆,在特定的历史关口因为各种原因前往并定居台湾,他们基本在大陆完成中小学教育,许多还就读过大陆各大高校。譬如余光中先生,1947年考取北京大学后,因内战日殷,入金陵大学外文系就读,后转学至厦门大学,1950年方抵台湾,抵台时22岁。

  我很早就知道余光中先生祖籍福建永春,但竟不知他与厦门大学有过这一段因缘,遂求教于百度。余先生在接受《东南快报》记者采访时说:“因为我的父亲是在泉州,我后来去读厦门大学就住在海边。”余先生爱海,他在题为《海缘》的一文中回顾了他在厦门的那半年时光里骑单车上学途中,沿着海边,看黄沙碧水飞驰而过时的享受。对余光中先生与厦门大学的关系,厦大台湾文学研究室主任徐学教授有一文做了较为详尽的记录,该文题为《青青乡愁》,副标题“余光中的厦大情怀”,文中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如下:1949年6月22日,余光中在厦门的《星光日报》上发表了《扬子江船夫曲》,这是他首次发表新诗。当时他是厦门大学外文系二年级的学生,刚从金陵大学外文系转学来厦不久。

  文中还说:在厦大的一个学期,21岁的余光中开始踏上了朝拜缪斯的漫漫长途。余光中在厦门的《江声报》和《星光日报》上发表了七首新诗,七篇文艺评论还有两篇译文。

  据此我们了解到今日的文学大师余光中创作的起步不是在他出生的南京和他就读过的金陵大学,而是我的故乡福建的厦门大学。

  福建因为地缘之便,许多台湾重量级的文学大师都与福建有缘,连湘籍洛夫也因为娶了鼓浪屿女儿陈琼芳而理所当然成为福建女婿。

  据徐学回忆,早在1990年,余光中就告诉徐学,在高雄听到厦门电台选播了他的思乡散文。而我,更是早在1986年就读漳州师范学院期间,就从写作课曾焕鹏老师的口中听到他用标准闽南普通话一字一句朗诵余光中的《乡愁》,实在让莘莘学子体会到汉诗之动人之感人。因为《乡愁》一诗的普及,余光中成为台湾乡愁诗人的代表,他的诗作被有意无意地归类为“乡愁诗”。

  写乡愁诗几乎是台湾前行代诗人的专利,哪个台湾前行代诗人手头没有一组漂亮的乡愁诗?余光中先生的悲哀之处在于,他的《乡愁》太著名了,以至于淹没了他的其他诗篇,就如今天,为着写余光中先生,我把唐捐编选的《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第九卷余光中部分24首诗逐一读完,边读边感叹,原来,除了“乡愁诗”,余光中先生其他类型的诗也写得如此精彩。即使同为乡愁诗,先生另有一首《当我死时》更具艺术的表现力:“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除了乡愁诗,余光中先生还擅长写爱情诗,如果更坦诚一点,我想说成“性爱诗”。余光中的“性爱诗”大抵以“性爱”和“战争”来做对比,令我想起“要做爱,不要作战”(Make love,not war)的口号,这是美国于1960年代流行的反主流文化口号,最初用于反越战游行,其他反战行动也援引过此口号。联系到余光中先生1958年赴美留学,隔年取得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的经历,不知他的这部分“性爱诗”是否有受到这个口号的触发,总之,在他的《双人床》《如果远方有战争》《鹤嘴锄》等诗中,我确实读得发出会心的微笑。

  余光中的诗歌风格十分多样,有相当一部分与中国古典文化有关,譬如《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譬如《夜读曹操》譬如《松下二题》,等等。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