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可移动文物首次建立“文物身份证号”(图)

2015年03月02日 18: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国可移动文物首次建立“文物身份证号”(图)
    工作人员在为文物称重,这是文物信息采集中的一项重要数据。在建中的国有可移动文物统一资源库,一旦输入22位的编号,就将清晰反映出该文物的种类、年代、重量、级别、保存状况等信息。

  中新网北京3月2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2日在京通报了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情况,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基本摸清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首次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文物身份证号”和信息管理体系,针对可移动文物的“国家登录制度”正在建设中。

  励小捷介绍,现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基本摸清中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截至3月2日,全国共登录藏品1268万件,并以平均每天6万件的速度上涨,普查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这102万余家国有单位涵盖国民经济全部行业类别,普查中同时建立国有可移动文物统一资源库,每件文物生成唯一的22位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编号,建立起“文物身份证”和信息管理体系。这22位的登录编号按照“行政区域代码”+“单位性质代码”+“行业分类代码”+“单位顺序号”+“藏品的顺序号”生成,一旦确定将不会变更。

  基于“文物身份证”而建立的国家登录制度,则将是此次普查的终极目标。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到2016年末首次普查结束,也不代表完全完成,“对文物本来就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无论是漏报、瞒报还是报得不准确,在确立了登录制度之后,这都是可以弥补的。”他透露,首次普查结束后将会出台相关激励政策,例如只有登录后有身份证号的文物才能交流、交换或出境展览,对文物本体的修复、对保管条件的改善也会有相应的经费支持等。

  对于民众关注的民间收藏文物的登记问题,宋新潮表示,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是针对国有单位的,在这次普查结束后会继续开展相关的登记登录工作,其中也会包括民间收藏文物。“我们认为,对民间文物的登录,既是对其价值的肯定,也是国家对民间持有文物的一种保护。”

  至于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宋新潮坦言“任务重、时间紧”。他以北京故宫为例,“故宫用7年数了一遍,得出文物总数为187万件;而我们要在3年把文物的细节包括照片全部登录造册。因此,持续的经费支持必不可少。”据悉,2014年中国各级普查经费落实总额为4.12亿元人民币。(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