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清代名相祁寯藻是三代帝师 勤政廉洁公正博学(图)

2015年04月08日 10:46 来源:山西日报  参与互动()

  三代帝师祁寯藻雕像。

  祁氏二十六世后人依旧住在“草庐”中。

  他为官为臣恪守“清、勤、亲、正”;他在朝辅政数十年,一直践行“清、慎、勤”箴言;有诗赞他:“伟烈丰功满天下,相府惟留一草庐。”清明前夕,笔者来到祁寯藻故里,感受那无处不在的祁氏文化——

  “核心提示”

  平舒,一个听起来吉祥又有诗意的村名,这个地处山西寿阳的小村子,曾走出了清代名相祁寯藻。他是晋人在清廷中居官最大最久者,曾任道光、咸丰、同治的老师,世称“三代帝师”“四朝重臣”,特别是他为官为臣恪守“清、勤、亲、正”的品行,被视为官吏的楷模,给后人带来了无限遐想和几多景仰。清明前夕,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有着“中华书香门弟”之称的祁寯藻故里,探寻他非凡的人生旅程,寻觅曾经无限风光的祁氏成长踪迹,感受那无处不在的祁氏文化。

  清廉伟烈丰功满天下,相府惟留一草庐

  从寿阳县城出发,沿307国道往西北方向走大约10公里左右的路程,一个幽静的小村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笔者一行首先来到平舒村里,祁氏一族的祠堂、祖屋旧迹还在,祁氏故居区共有11个院落组成,现在保存较好的是祁寯藻的弟弟祁宿藻和三兄祁寀藻的宅院。还有一处祁氏支祠,屋内陈设已面目全非,只有屋顶的彩画、院里的几通清代石雕、石碑,无言地诉说着往日的古风遗韵。

  环顾左右,黄土砖瓦房古老陈旧,简陋程度让人怀疑一个百年官宦世家是否真的存在过。祁氏后人如今依然安宁地生活在方寸古居当中,祁寯藻六弟祁宿藻的旧宅中,居住着祁家二十六代后人,当农民的祁志尧和当煤矿工人的祁志顺兄弟二人,守着祖业艰辛度日。从仅存的残迹中,笔者很难看到当时祁家的屋舍比普通百姓家有更多的富丽堂皇。祁志尧颇有感触地说,这确实是祁寯藻的故居和生息之地。

  “息翁当日起平舒,世代清门重读书。伟烈丰功满天下,相府惟留一草庐。”祁寯藻身份显赫,官至一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把故居修建成一座豪华的相府,是符合封建官吏仕途得志、光宗耀祖的一贯做法的。但是祁寯藻并没有这样做,以至于咸丰十年,告病回老家寿阳平舒,却因家中房屋破烂,无法容身,只好到方山寺院暂住。

  道光三年祁寯藻即将上任湖南学政时,他的母亲曾问他:你年纪轻轻的就官居要职,该如何报效国家呢?祁寯藻说:儿愿以“清、慎、勤”三字箴为终身奉行之则。他亲自书写“清慎勤”匾悬挂在署中,自此之后,他始终把这三字作为座右铭,时时事事指导自己的言行。据史料记载:他“门无杂客,不通贿赂”“虽好宏奖,而不受私谒,有馈遗者,必拒之”。

  祁寯藻一生节俭,所得俸禄,不是接济亲戚,就是为友人刻书。咸丰年间,因为资助友人刻书较多,造成家用开支拮据,他就将原来租用的公房转租给别人。他到紫禁城值班,原本是坐轿的,只因轿夫工钱太高,便改为骑马。他有一名学生叫牛树梅,当听到老师在京师生活困难时,即写信慰问老师说“十年宰相,其穷至此,可为将来史册佳话也”。祁寯藻为官时,清王朝正是内忧外患之际,国难重重,民不聊生。不少官吏趁机大肆贪腐,人民苦不堪言。而祁寯藻却仍能做到清洁自廉,出淤泥而不染。他在朝辅政数十年,一直践行“清、慎、勤”三字箴言。

  勤政品若梅花香在骨,观汝终是正派人

  参观完祁氏故居区,笔者又来到祁寯藻纪念园区,一座古色古香的祁寯藻纪念馆呈现在眼前。大门前成对三节斗挟耳石旗杆,标志着主人有着科举正途出身的身份——官居一品。纪念馆里展示的是祁寯藻的为官生涯。

  在纪念馆,正好碰到了以挖掘祁氏文化而闻名的平舒乡文化站站长王银海。说起祁寯藻的业绩,老王感悟颇深,祁氏的为官作风,表现在其入值南书房。他始终随侍道光帝,忠于职守,办事认真,一丝不苟,博得了道光帝“观汝始终是正派人”的好评。任户部尚书期间,精于盐政管理,革浮费、禁摊派、定池价、促畅销,从实践中提出了“票盐法”,在全国广泛推行,不仅扭转了国家盐税收入的颓势,而且使盐业呈现了活力,扩大了盐税税源,被时人称为救时良策。漕运是关系清朝京师稳定的又一件大事,他总结了道光六年海运创办的经验教训,复通海运,解决了京城供养的困难。更主要的是采取招商的办法,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及近代海航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刚正不阿、清正廉明,深得道光帝信任,因此他提出的很多主张都被皇帝所采纳。他还积极支持禁烟运动,提出了一些自己的主张。同时,他还写了宣传禁烟的《新乐府》诗三章,刊布江苏各处教导民众,劝诫百姓要珍爱生命,远离鸦片。道光十九年底,祁寯藻受朝廷派遣,与黄爵滋赴福建和浙江会同闽浙总督邓廷祯查办禁烟和海防事宜。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这种实干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亲民十万农言传马首,关心民瘼重家乡

  祁寯藻纪念园区内,充满农耕趣味的陈设令人耳目一新。这种耕读传家、务实爱民的精神,在祁寯藻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在景区有一本巨大的书状雕塑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近前观看,《马首农言》几个大字分外醒目,这是祁寯藻所著的一部重要农业著作,笔者从小生活在平舒乡,一直从事农业科技工作,对这本书印象很深,祁寯藻不仅是一个非常有成就、有文采的高官,而且他还是一个体恤民情、关心民生的好官,是近代高官里,唯一一个写农业著作的人。寿阳县古称“马首”,祁寯藻的《马首农言》就分别从农耕、水利、畜牧、桑蚕等方面,论述了寿阳一带与农业相关问题,全书共3万余字。这部系统论述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优秀著作,不仅在清末民初时期广为传阅,而且对现代的农业生产和农业史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提到茴子白,山西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晓得,华北地区种植茴子白,正是祁寯藻和其父亲的功劳。祁寯藻父亲祁韵士遣戍伊犁期间,路经兰州,发现回族人桌上,每餐必有一种 “包头菜”,祁韵士回到山西前,便设法了解种植方法,携带种子归乡。谁知,这种蔬菜在寿阳一带生长旺盛,颇得百姓喜爱,他们将此叫做“回回菜”。道光十六年,祁寯藻著作《马首农言》成书时,他将该菜的习性、播种方法等收录其中,命名为“茴子白菜”。今天寿阳已是全国有名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出产的“寿绿”牌茴子白供不应求,名气依然不减。

  祁寯藻一生,从政数十年,虽官居一品,家产却不及当地乡绅富户之半,真乃清廉的典范。同邑名儒王信之曾赋诗七绝以赞其清廉、爱民,诗曰:“身登台阁念群苍,教织曾歌冷寿阳。十万农言传马首,关心民瘼重家乡。”

  公正养成心性方能静,实用人才即至公

  漫步在宽敞的园区里,苍松翠柏,仿佛象征着这位大学士一生丰硕的成就。在清代,学子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出人头地,进入翰林院,做翰林。景区内有一条宽阔平坦、象征着“中华第一书香门第”的翰林大道,前方是四座高大的石牌坊,代表着祁氏家族史上的四位翰林。

  正在景区游览的祁氏后人祁培忠,现为阳泉市工业学校艺术系主任,他对翰林大道上祁寯藻撰写的楹联 “养成心性方能静,实用人才即至公”很有感触,联意表明了希望朝廷能破除门户之见,大臣不要结党营私,应“实用人才”,一秉“至公”的施政理念。祁寯藻推崇兴学育才,先后五次担任乡试考官,39次担任阅卷大臣,虽然门生遍天下,但是他从来不结党派,他推荐的人,只要是经过考察认为是一个好官,他就向皇帝推荐。经常利用在中枢为官的便利条件,引荐过不少贤士,被称为始终是正派人。

  道光二年三月,钦命祁寯藻为会试同考官,一时间,有钱有权的人,想方设法寻找门道行贿送礼,同僚们也有向他提出关照自家亲近之人,祁寯藻总是这样说:“吾为朝廷命官,必须一视同仁,他们乃考生,应当平等竞争!”就在考试前一天晚上,一王爷的家仆拿着一包礼品和一封信来到祁府,祁大人婉言谢绝,把客人送出门外,家仆悄悄把礼品挂在了祁府的门环之上,第二天,祁寯藻发现后,为警示那些送礼之人、狠刹科场不正之风,就把这东西带到科场,差人挂在大门顶上,并贴一纸条:“物见本主会说话,谁的东西谁拿去。”这一举措,对那些行贿受贿者是一个警示,对那些真才实学之人是一个鼓舞,在当时传为美谈。

  “相关链接”

  祁寯藻微档案

  祁寯藻(1793-1866年),字叔颖,号淳甫,生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幼年随父亲读书,嘉庆十九年(1814年)考中进士,以后一路做官,不断升迁,曾任国子监祭酒、户部右侍郎、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等高官。他横亘嘉庆、道光、咸丰和同治四代,辅政为官达数十年之久,是当时晋人在朝中居官最高最久者。同时还兼任过道光皇帝的上书房总师傅、咸丰皇帝的太子太保衔、同治皇帝的弘德殿授读。因此有“四朝重臣”“三代帝师”之称。

  祁寯藻不仅是一位政绩卓著的清官,还是一位博学多识、造诣精深的学者,能诗善文,精于书法,勤于著述。他的文学造诣很深,一生作诗3000余首,著作有《祁大夫字说》等20多种。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通俗易懂,许多诗篇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的悲惨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