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逆商”成成功学新热门 意为“抗挫折能力”

2015年04月15日 09:45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

  初二成绩年级倒数第一,结果一年后中考考进重高,这样一则经典的逆袭故事,让杭四中高一男生郝豪(化名)最近人气暴涨,一下子多了好些初中生和爸妈级粉丝,向他讨教中考复习经验,让面临中考的学生父母,松松紧绷的弦。

  郝豪的逆袭故事,本来可以一直不被自己初中同学以外的人知道的,但他一次忍不住的出手相助,让这段励志故事“暴露”了:有一天,郝豪在某英语培训班上课,隔壁教室一位初二学生正为成绩上不去犯愁,唉声叹气,郝豪实在忍不住了,走过去对那位学生说,没关系的,我读初中时,成绩是年级倒数第一,现在不是照样考进了重高。相信我,你行的!

  消息一传开,郝豪多了很多粉丝,爸妈们还希望他开一场讲座,分享他的逆袭经验。

  上周六,在郝豪平时补习的培训教室,一下子挤进了50位学生、家长,挤不进去的就在教室外面搬张凳子垫脚,隔着玻璃窗听讲座。

  6月中考在即,郝豪的故事,对其他人来说,绝对是一剂不错的兴奋剂。

  能否逆袭要看“逆商”高不高

  年级倒数第一的他,是怎么“开窍”,怎么考进重高的?实现这样的逆袭难不难?所有学习落后的学生都可以模仿么?

  当背着个蓝色的阿迪达斯书包,一阵风似地冲上讲台的郝豪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台下的家长心里有一大堆问题需要得到解答。

  总结逆袭经验,郝豪归功于自己的“逆商”,也就是抗挫折能力。

  自嘲有点“小聪明”的郝豪,刚进初中那会儿,没费啥力气,就考到了年级前11名。他顿时觉得,初中学习不过如此,开始有点放松,结果接下来一次考试就考砸了。赶紧突击了一阵,郝豪的成绩又很快上去了。

  因为好成绩来得太快太容易,初一下学期郝豪就彻底放松了,上课不好好听讲,作业也不认真做,胡乱打发日子。升入初二不久,他和原来年级倒数第一的同学成了好哥们儿。“因为我和他并列倒数第一了。”郝豪解释说,“我当时语数外和科学4门课的分数都加起来,还不如学霸3门课的分数高。”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初三那年寒假。“因为我成绩的问题,全家都没好好过年,爸妈常为了我的事吵架,一家三口碰在一起,也没话好说。我开始觉得内疚,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告诉自己,不要怕失败,现在想要还来得及。”郝豪回忆。

  如今回头看,郝豪认为自己开始掉队时没赶上,是因为逆商低。“其实潜意识里是怕自己赶不上,不如不赶,还能骗自己——成绩差只是因为不努力。”他的坦白,让现场许多学生若有所思。

  郝豪的名言是,想成功就不要怕丢脸。初三下,他真的豁出去了,用4个星期,做完了语数外和科学4门课的课外习题集。按他的说法,这差不多是初三学生一年作业量。遇上不懂的,他就跑去问老师。那半年里,除了吃饭睡觉,他把能用的时间都用上,结果真的逆袭了。

  他不止在自己身上,发现了“逆商”的重要性,还在身边找到更多例子。班里有一位女学霸,中考语文没有考好,走出考场大哭了一场,直接导致接下来几门基本也没发挥好,和心仪高中失之交臂。相反,另一位逆商超高的男同学,考完语文,发现选择题错了3个,换成别的同学估计要吓死了,他仍然高高兴兴哼着歌,结果中考成绩揭晓,是527分(去年杭二中滨江校区的分数线是514分)。

  被老师一夸复习更带劲了

  听到这里,有爸妈帮郝豪总结出了另一条逆袭经验:因为他善良、懂事,知道心疼爸妈,所以逆袭的转折源于他对父母的内疚感。

  但郝豪觉得,自己的学习欲望来源于自己,正因为如此,学习效果才最好。

  “每到重要考试前,有的同学会向父母提出一些要求,比如考得好,就买个iPhone6等等。但我的切身体会是,对这些物品的欲望,顶多只能让我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两三天,因为这些承诺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郝豪解释说,“学习欲望也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但也因此会被旁人等外界因素左右,无法坚持到底。学习这件事只能靠自己,自己想学,所以我才能4星期完成了一年的作业量。”

  除了这些决定性因素,郝豪也有逆袭的小窍门——攒人品法。在他眼里,考试要拼人品,是真的。

  这个人品不是运气,而是正能量,要靠自己去赚。郝豪赚人品的方法是与人为善,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比方说,初三大家都忙于学业,有时连教室卫生都顾不上好好打扫,更不要说出黑板报了,但是郝豪经常会主动搞卫生、出黑板报。“其实就随便打扫一下,写几个字而已。但老师特别高兴,那段时间常常夸我,我心里特别畅快,就是那种满满正能量的感觉,复习更带劲了。”

  这种“攒人品法”郝豪一直用到现在。

  看似不靠谱的说法,被郝豪这么一解释,大家连连点头,觉得很有道理,迫不及待想回去试试了。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