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间收藏“遗珠”难觅 专家:收藏热利于文化遗产保护

2015年06月13日 20: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民间收藏“遗珠”难觅专家:收藏热利于文化遗产保护
马智峰 摄

  中新网西安6月13日电 (马智峰)13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专家为西安收藏者免费鉴宝,纪念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记者现场了解,200多件各类藏品绝大多数价值不大,难觅“遗珠”,专家称民间收藏热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中老年人是收藏主力,不少人提前排队等候专家鉴宝。60多岁的冯先生代95岁岳父前来鉴宝,收藏于1949年的陶罐被鉴定为战国至汉朝时期物品。陕西历史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贺达炘介绍,这是今天最具历史价值文物,其他多为赝品,或不具备文物价值。

  作为历史文物大省,陕西拥有数量可观的收藏者,但藏品质量已大不如前。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征集处杭志宏告诉中新社记者,每年中国文化遗产日都办免费鉴宝活动,七八年前还能见到一级文物,近几年95%藏品是新做赝品,剩下的也不够等级。

  近年来,民间收藏持续升温,并由此催生出《鉴宝》、《天下收藏》等一批文物鉴定类电视节目,受到全国民众热捧。与此同时,文物仿造市场也持续发酵,赝品质量水涨船高,文物鉴定不仅需要全面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甚至必须借助科学技术手段。

  由于收藏者多为中老年人,对藏品的判断仍停留在固有思想与经验,仅靠肉眼判断很容易买到赝品。杭志宏透露,当天鉴宝中就发现多个流水线生产的赝品,材质也多为人工合成材料。

  民间收藏品质虽然下降,民众对文物的重视程度却显著提高,不论真品、赝品都能得到妥善完好的保护。记者现场看到,每件藏品都被内外包裹三层,保护十分细致。据了解,在民间收藏升意识淡薄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成吨古币在废品收购站回炉熔化,如今赝品也能享受真品保护待遇。

  贺达炘表示,民间收藏或基于爱好,或出于投资目的,均促进了收藏者历史文化水平提高,这种氛围客观上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