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莫言忆恩师童庆炳:是严肃认真的学者 也是宽厚长者

2015年06月18日 13:18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

  上午,在八宝山,童庆炳生前的学生、友人前来送别 摄/法制晚报记者 柴程

  莫言安慰童庆炳学生 摄/法制晚报记者 柴程

  余华(左)说,老师的过世太过于突然,他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摄/法制晚报记者 柴程

  法制晚报讯(记者 张丽 刘汨 实习生 贾奕帆)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夫子人格宜为天下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先生学识堪称百代师。”这副挽联,寄托了大家对童庆炳先生的哀思。6月14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童庆炳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童庆炳是我国文艺学理论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大批学者和知名作家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今天上午9时,童庆炳的追悼会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曾经师从童庆炳的知名作家莫言、余华等人到场,表达哀思。

  现场目击 提前一小时 已有百米长送别队伍

  今天上午8时,记者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看到,虽然追悼会是9时举行,但已经有人在此排队等候进场,送童先生最后一程。

  在大礼堂的门口排起了近百米的长队,排队人群中有童庆炳生前共事多年的同事和他的学生。

  9时整,追悼会正式开始。低沉回荡的哀乐声中,童庆炳身上盖着党旗,面容安详地躺在灵堂中央的鲜花丛中。吊唁者们排队缓步进入吊唁厅,上前给童先生送上深深的三鞠躬。童先生的家人哽咽着,颤抖着双手与前来吊唁的人一一握手致谢。

  在盖棺前,童庆炳的儿子把父亲生前的遗物一把毛笔和一打宣纸等放进了棺材。

  名家感怀 恩师离去 心里很悲痛

  上午9时左右,莫言来到吊唁厅送别恩师最后一程。

  莫言告诉记者,童庆炳是一位严肃认真的学者,几十年来取得很大学术成就,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也是一位宽厚的长者,他对学生充满了照顾和厚爱。”莫言说,童老师是一个好人,他突然地离开让曾经受过他恩德的学生们心里感到很悲痛。

  莫言同时还表示,恩师对他一直很照顾、很爱护,大到创作方面,小到生活方面都给他很大的关怀和关切。

  “本想着过两天找老师聊一些学术方面的事情,没想到这么突然地离开。”莫言说。

  在恩师遗体前,莫言再三鞠躬,与恩师亲人一一握手后眼角湿润走出吊唁厅。

  上午,著名作家余华也神情肃穆地出现在了告别仪式上。

  “真的很突然。”余华表示,他本约好这周末去探望童老师,“真的没有心理准备,每年我都会去定期探望他。”

  回忆起当年师从童庆炳的经历,余华介绍,作为老师的童庆炳既宽容,又严格。“在思想上宽容,他可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但在学风上要求严格。”

  据余华介绍,对于自己日后的作品,两人交流得并不多。“我们后来是朋友的关系,更多聊聊生活上的事。”

  友人回忆 “童先生对孩子教育很严格”

  和童庆炳有着60年交情的史女士告诉记者,童庆炳在文艺学领域是泰斗级人物,现在大概有500多所高校在使用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除了在文艺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他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是一位很严厉的父亲。

  “有一次他儿子作业写得不好,童先生整个就把儿子的作业撕毁了。”她说,然后让儿子直到把作业写到他满意为止。

  她回忆,最后一次她看见童先生,还是教师节习近平去北师大时,童先生作为教师代表出现在电视上,“当时在电视上看他气色还挺好,没想到这么突然地离开了。”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