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图书众筹成营销噱头?业内人士:负面效应渐显

2015年07月07日 07:55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

  图书众筹,去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今年俨然成了“热词”。在某众筹网站,正在众筹的出版项目有近300个。这股热潮,是改变传统出版行业的新力量,还是变相营销推广图书的一种手段?

  “众筹”概念最初来自国外,主要是帮助一些艺术家实现梦想,后来逐渐扩散到更多群体。图书出版众筹模式一年多前在国内出现,当时,《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一个月内筹资160万元,另一本《社交红利》在两周内筹资10万元。当然,不是所有图书“众筹”都能成功。要有引“众”的能量,作者本身具有名人效应先赢一步——已经具有相当粉丝人群的名人书籍更容易众筹成功,如林志颖的《我对时间有耐心》上线当天即筹得10万元。另一类容易众筹成功的图书则具有相当社交媒体吸引力,如一本叫做《为什么有些人总不明白》的书,其内容本身是微博内容集合,该微博拥有百万粉丝,众筹一举成功。通过众筹募集出版资金108万元的《微信营销108招》作者肖森舟坦言,自己众筹成功的模式并不适合于所有作者——以微信营销为专业的他拥有强大的微信人脉圈,这是其他作者不可比拟的条件。

  《微信营销108招》在预售图书时还提供给捐资者微信营销视频课程等附加产品回报,而“回报方式”则越来越成为图书众筹的比拼内容。除在书籍印上读者的名字、与名人或作者共进午餐等项目,甚至还包括境外旅游等。有业内人士指出,众筹项目在推陈出新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渐显,部分项目为引起关注,急功近利放弃了图书的内容,参与项目支持的人也越来越关注产品之外的回报,舍本逐末。

  事实上,西方国家的出版众筹,作为给捐资者的回报,一般都是一些签名本,最多是一些明信片。而众筹到了国内,回报变得千奇百怪,价值惊人。其次,西方国家参加众筹的图书,大多是普通作者的作品,希望通过众筹获得上市机会,但国内的很多众筹图书是名家新作,即便不众筹,人们也会关注。而以严肃性或思想性为主的图书欠缺市场价值,更需要资金资助,但在众筹市场乏人问津。

  对图书众筹来说,比起营销“噱头”,还有更多可挖掘的能量。众筹可以帮助出版社提前了解读者需要,预测市场风向,决定首印数量,避免供大于求的风险,也让读者的阅读行为从“我买一本书”,变成“我众筹了一本书”,阅读变得更积极主动。更大胆的众筹设想是,未来读者可以众筹选题,也就是说连书籍的内容也能众筹。比起用高额“回报方式”筹资金、筹销量,筹到更高明的创意或决策,或许对图书业才更为重要。(记者 施晨露)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