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本遗孤出书献给中国恩人:他们收留我 只因善良

2015年08月07日 09:28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
日本遗孤出书献给中国恩人:他们收留我只因善良
中岛在京举行的作品研讨会上发言

  日本遗孤出书献给中国恩人

  73岁的日本老人中岛幼八——被中国人民抚养长大的“二战”遗孤,书写自己人生的回忆录《何有此生:一个日本遗孤的回忆》,近日由三联书店旗下生活书店出版。中岛幼八在中国成长到16岁,养母孙振琴和三个养父如接力赛一般,将中岛养大。后中岛幼八回到日本,完成学业后在日中友协工作。这本回忆录在日本是他自费出版,这花掉了他一年的养老金。近日,中岛幼八来到北京,谈起他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这位老人不禁哽咽。他说:“中国养父养母的形象,我想公布于世。我写的都是最朴实的中国老百姓。他们自己也很穷苦,他们收留我,没有私心,就是善良。”

中岛一岁照
中岛一岁照

  成长故事

  小贩挑担寻找好心人

  背井离乡、流离辗转,中岛幼八的身世看起来似乎不幸,他却说“在每一个节骨眼儿上都充满了幸运的因素”。据出版方介绍,1936年,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的农业贫民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东北,称为“日本开拓团”。中岛幼八的父母也被历史的车轮裹挟着来到中国,成为日本人“闯关东”的一分子。1945年日本战败,中岛幼八的父亲中岛博司也征兵不归,当年冬天食物匮乏,中岛刚出生的妹妹不幸夭折,他的生母便在一个寒夜把饿得奄奄一息的中岛托付给了中国小贩老王。老王用担子挑着熟睡的中岛挨家挨户寻找好心人。一位名叫孙振琴的中国农妇收留了他,尽管她知道这孩子是日本侵略者的后代,她说“这个小生命多可怜!我来养。”

年轻时的中岛
年轻时的中岛

  难忘回忆

  养母无所图拉扯他长大

  谈起自己的养母,中岛表示:“本来她也没有任何义务,也没有任何可图的,她好像有一点冲动性的感觉就把我抱回去了。抱回去以后就喂我,嚼了东西喂我吃,另外我消化不良肚子挺大的,她就用手天天给我揉肚子,我之后又生了胖肿病,这个病在当地是非常可怕的,我还以为我要死了,但是那个时候还比较小,不知道死是怎么回事,没感到那么严重,我妈妈就天天给我揉肚子,所以她的手感现在还留在我的身上,从小她这么拉扯我、体贴我,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这么养活着。所以我感到我妈的精神非常伟大,一般来讲,自己挺穷的,拉扯一个孩子有一定的目的,将来比方老了以后靠这个孩子来养老,一般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我养母不是这样的。”

  书中讲到,中岛的生母在被遣返前,想把他带回日本;然而,此时年幼的中岛已经与养父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生母与养母争执不下,村长只好把中岛放在中间,两位母亲各自站开20米,让他自己决定去留,中岛摇摇晃晃走向了养母,开始了在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的成长历程,度过了典型的中国北方农村的童年生活。

李氏养父母照片
李氏养父母照片

  传奇经历

  养父曾养育两个日本遗孤

  另据出版方介绍,中岛在书中还详细记述了他的三个养父。第一个养父叫陈玉贵,一个朴实的东北农民,打长工为生,一直将他视若己出,疼爱有加,但在中岛8岁时因病去世。养母带着中岛,改嫁第二个养父李希文,12岁那年,中岛染上重病,李希文用牛车拉着他,费尽周折寻医问药。第三个养父叫赵树森,是卖苦力的驼背码头工人,每个月给他15块生活费,供他上学。多年之后,中岛才知道,第三位养父与养母结婚多年,却从没有在一起生活,之所以结婚,是养母希望给中岛一个户口,让以后的日子过得更顺利一些。

  关于赵树森的更多故事,是中岛长大回到日本之后才知道的。一次,他被朋友叫去为归国的战争遗孤翻译家信。打开信封,掉出养父赵树森和他的日本养女一家的照片。原来,早在收养中岛之前,赵树森曾在东北一户日本人家当长工。战败后,男主人被送到西伯利亚,女主人病亡,留下3个儿女。大儿子跑出去给人当苦力。赵树森帮着埋了女主人,把才3岁的小儿子送给附近没有孩子的人家,把女儿收为养女。中岛这才知道,自己无儿无女的赵树森,曾经养育过两个日本家庭的遗孤。这个身体佝偻的“赵驼背”,成为中岛心中的英雄。

与养母和第三任养父的全家福
与养母和第三任养父的全家福

  决定返乡

  多方热心人协助中岛回日本

  中岛说:“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他和中国的其他孩子一起顽皮、一起读书。村里有十五个日本遗孤的孩子,都受到很好的对待。不仅如此,当地政府还有对日侨的保护措施,教育民众不要歧视日侨。少年中岛幼八在班里第一批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戴上了红领巾。中岛对在中国的人与生活充满感情,以至于身在日本的母亲多次召唤他也不肯“回国”。

  出版方介绍道,1954年,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在冯玉祥将军的夫人李德全女士率领下访问日本,中岛的母亲向李德全女士说自己还有一个儿子在中国,恳求代为寻找。李德全女士回国后,通过各种渠道多方查找,数年之后在牡丹江找到了16岁的中岛幼八。政府工作人员面对面告诉中岛,生母希望他回日本。平时腼腆的幼八也坚决地拒绝了:“如果把我拉上火车,也要跳车跑回来。”中岛亦师亦友的老师梁志杰待他如兄弟一般,不仅教给他学问、体贴他的生活,其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也成为幼八的榜样。梁老师站在“为中日友好做贡献”的高度劝幼八回归日本,帮助他做了人生的最大决定。1958年,在决定回国之后,中岛幼八更是得到了很多帮助。留在中国的寺岛悦子热心地居间联络,各级机关都热情地帮助这个16岁的日本少年办各种归国手续,宁安县公安局还派一名民警送他到哈尔滨,终于他登上了一岁时来中国的同一艘船——白山丸。

中岛为读者签字
中岛为读者签字

  作者反思

  人和人、心和心的相处,特别重要

  回到日本后的中岛,其实是遇到过自我认同的困境。不过,中岛幼八凭着在中国养成的坚毅、正直的性格,适应了新的生活,完成学业,并始终实践着自己为日中友好而努力的人生理想。1966年,他放弃高薪职位,进入经常发不出工资的日本中国友好协会总部事务局,全面投身于恢复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工作。这些年间,中岛幼八有这样一种感受,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日本人缺乏一种了解。

  中岛说道:“中国人仍然有民族传统,特别善良,尊重老人。最近日本的报道中,中国人形象不太好,导致日本人对中国有很多误解和怀疑。在这方面我认为两国应该加强文化交流。两国之间一般都注重经济,签合同,搞生意,搞贸易,互相进出口,这是一个方面。另外,在这之前必须要把文化工作做到家,互相之间能增加了解。人和人、心和心的相处,特别重要,所以我写书就是为了这个,让日本了解这个。像我这样的战争遗孤一共有3000多人,不少已经离世,再不写就来不及了。”

  中岛意识到,他自己的这段经历在日本国内鲜有人知。出版方介绍,2015年,中岛决定花费100多万日元(相当于他一年的退休金)自费出版了这本回忆录。因为没有销售渠道,他就找到家附近的书店。店主中村德义最初只让留一本试试,第二天一早却主动打来电话:“昨晚一宿没睡把书看完,被深深感动”。中村通知公司旗下几家书店在店铺显眼处推广此书,一下子卖出了170多本,成为该店最佳畅销书。中村德义说,他卖的不是书,是“感动”。中岛已经成家的女儿也在社交媒体上帮忙推广此书:“没有中国养父母就没有我父亲,也就没有我们。”后来,该书开始受到日本主流媒体的关注,《朝日新闻》6月10日刊登一篇题为《遗留孤儿出书献给中国恩人》的报道,“《何有此生》饱含深情,传递出中国人的温暖”。目前该书第一版500本已经售罄,“第二版加印了1000本,”中岛笑着说,“多一个读者,就多一个日本人懂得中国人的善心”。他也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信中说“重新认识了中国人。”

  北京晨报记者 刘婷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