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文学创作还需脚踏实地

2015年09月23日 10:29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 

  马朝虎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首届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开班迎新会”在人大文学院举行。开班会上,阎连科、孙郁、刘震云、张悦然等知名作家与第一届学员张楚、崔曼莉、南飞雁、杨薇薇、孙频、双雪涛、侯磊、郑小驴见面。刘震云在会上给新生上了“第一课”,直言“写作是有近路可抄的,是可以投机的。第一,你选择的体裁要极端。第二,写法要极端。凡是极端,别人没用过的,你可以轻易区别、超过别人。第三,更大的投机,你可以写得谁都看不懂,首先你自己都不能看懂。”

  刘震云是当今的一位著名作家,自1980年代开始,他先后发表了《塔铺》《新兵连》《单位》《官场》《一地鸡毛》《官人》《温故一九四二》等描写城市社会的“单位系列”和干部生活的“官场系列”以及“故乡系列”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在这些作品中,他迅速表现出成为大作家的潜在能力,确立了创作中的平民立场,将目光集中于历史、权力和民生问题,但又不失于简洁直接的白描手法,也因此被称为“新写实主义”作家。如果这是私下里几个朋友的聚会,刘震云发出“写作是有近路可抄的,是可以投机的”这样的言论,不妨可以看作是他为博人一笑的“段子”,但在一个写作研究生班上作这样的发言,就让人匪夷所思了。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是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通过艺术加工创作出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的创造性活动。这些年来,经过作家们的努力,中国的文学已经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每年仅长篇小说就有4000多部,然而,在这汗牛充栋的文学汪洋中,又有几部文学作品是真正被读者和市场认可的?很大一部分文学作品,存在题材相似、表述雷同等问题,甚至像是在同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一样。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独一无二的体裁,利用独树一帜的写法,确实可能会另辟蹊径,获得成功。但这样的文学作品,虽然能够吸引眼球,但一时的新鲜、猎奇过后,很快就会被淘汰。同时,体裁的极端以及写法的极端,容易导致价值体系的倾斜和崩溃,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而作家一当把文学作品“写得谁都看不懂,首先你自己都不能看懂”的时候,他的创作连自娱自乐都算不上。

  文学来源于生活,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它最宝贵的地方就是真实和真诚,不然,任何花言巧语和艺术翻新都是枉费心机。今年3月,改编于作家路遥小说的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热播,人们再一次对路遥和他作品进行了审视,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表示——“如何发现那些值得书写的故事,在于一个艺术家是否有慧眼。路遥就具有这样的能力,他能把原生态的事物升华到作品中而永世存留。”

  路遥创作的时代是个社会变革的时代,当今的中国同样涌动着改革创新的热流,时时刻刻都有精彩纷呈的故事在发生,不平凡依然是当下时代的特征,遍地都是可取的好素材,那为什么今天的作家们写作需要“投机”?甚至需要去写“谁都看不懂”的东西?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没有过时,扎根生活、反映生活,是文学作品生存之根本、灵感之源头,也是创作者安身立命之所在。路遥的人生观和创作观是一面镜子,值得每个创作者自我对照并认真反省。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