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可染之子百余幅水墨作品将在南京展出(图)

2015年10月19日 09:04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 

2014年李小可在黄山采风写生。  李小可作品《宫雪》

  “我父亲70岁的时候感慨:我是时间的穷人。年轻的时候我不理解,而现在我越来越感受到这句话的深意”,著名山水画师李可染之子李小可日前来到南京,“水墨家园——李小可作品展”将于10月23日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展,李小可先生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追忆起父亲的口传心授感慨时间可贵,如今已年过七十的他仍创作不辍。本次展览将展出知名画家李小可创作的水墨精品力作百余幅,将是对李小可艺术创作的一次全面呈现,展览将持续至11月4日。

  “水墨家园”,对传统水墨的延伸

  本次展览以“水墨家园”为主题,共分为“水墨家园”“雪域藏迹”“山水黄山”“师法自然”四个系列,并包括其部分“藏迹”系列版画作品。展览的第一部分“水墨家园”(北京系列),呈现了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李小可所展开的以西画的构成方法来补充和丰富传统笔墨的探索。北京四合院、胡同、宫墙下的杨柳、老槐树组成的静谧林荫……他用水墨语言来表现那渐渐逝去的家园的印象与记忆,让我们看到他对城市水墨的探索和那份对北京的特殊情感。第二部分“雪域藏迹”(西藏系列)李小可延伸了传统水墨的表现力,在描绘西藏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语言,来呈现西藏文化与自然的魅力,同时表现他的个人体验。在第三部分“山水黄山”(黄山系列)版块中,呈现了李小可对于水墨本体语言及传统程式化表现的探索,由此建构自己对黄山的“重新认识”。“师法自然”(写生系列)是本展的又一亮点。坚持自己重生活、重表现的创作态度,李小可画了大量的水墨写生。他认为,通过写生,能够直面瞬息万变的客观世界,能让传统与当代文化及个人的表现经验发生碰撞,激发无限的创作灵感,从而推动审美领域的新发现。

  “人到七十”,感悟我是时间的穷人

  “南京是本次巡展第四站,我是江苏人,这也是回乡”,李小可坦言这次回南京有很多艺术圈的朋友约见面,而自己也一直想画南京题材呢。江苏是文化重镇,也是李小可先生的家乡,1993年,其曾与邹佩珠先生将父亲李可染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捐赠江苏省美术馆。提起父亲,李小可感慨父亲给予自己艺术上的教诲让他受益终身,“我父亲曾讲过:要精读传统和大自然这两本书,这两本书是永远也读不完的。我们除了向传统去学习以外,还要到生活和时代中去发现。水墨表现新的可能性,这个对我来讲很重要。同时我们也要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对待当代视觉文化的经验和世界绘画经典的经验。要把这些经验为我所用。把它融入到水墨画的血液当中。”李小可一直坚持不仅要深入挖掘传统,还要有自己个人的感悟,“这个就是说你怎么把传统的东西和时代的感动结合起来。所以这个东西实际上除了对传统生活的了解,包括对笔墨功夫的了解,同时还要有修养,整体的修养”。年已七十的李小可先生至今仍笔耕不辍,今年朋友请他去烟台、去九华山度假休息几天,没想到他又带回了几幅精彩写生,“我父亲70岁的时候感慨:我是时间的穷人。年轻的时候我不理解,而现在我越来越感受到这句话的深意。年岁大了应该休息,但我却不能放过自己,我越来越觉得时间不够用,在艺术上我仍在继续完善自己”。

  扬子晚报记者 张艳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