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3字诗,能值10万大奖?

2016年01月06日 08:44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 

  漫画/王鹏

  本报记者 路艳霞 实习生 王海萍

  “故乡真小/小得只盛得下/两个字”,这首题为《故乡》的13字短诗,在前不久落幕的中国咸宁第二届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上,从4000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奖金10万元。高昂的奖金和简短的篇幅、直白的语言形成强烈对比,不少人怎么也想不明白,这首小诗怎么就值10万元?

  伴随争议,《故乡》这首诗在网上却火了起来,模仿之作开始纷纷露头。

  作者:文学不能用金钱衡量

  短诗《故乡》出自云南省《曲靖日报》驻会泽站记者、会泽县作协副主席施云之手。谈及此次获奖,他感慨道,文学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施云通过电话讲述了这首诗的出炉过程。今年1月,他从网上获知此次诗歌大赛的消息,比赛要求每位作者最多以十首新诗参赛,其中至少有一首内容与咸宁有关,每首含标点符号均不得超过100字。施云投稿的作品中,有一首是写咸宁的,其他都是短诗。

  施云说,《故乡》写于2014年6月,“当时我正在创作两组有关故乡主题的诗歌,获奖的这一首是我最初构思时突然冒出来的三句话。”他当时创作的是两组诗,每一组有四五首。他把这首《故乡》放在第一组诗的第一首。至于有人说《故乡》根本算不上诗,施云显然不服气。他说,自己无法给诗歌下一个准确定义,诗贵在言志和抒情,但要在100字以内同时兼顾两者又很困难,“我这首诗不是一首言志诗,而是一首抒情诗。”

  面对13个字怎么就值10万元的质疑,施云也有话要说,“文学实际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唐诗宋词很多都是经典之作,但诗人当时可能没挣到什么钱。如果把文学完全和金钱挂钩的话,这是不妥的。其实,我作为一名县级报刊的记者,能够获奖很不容易。”他曾任小学老师,2008年才调进会泽县城,而能够获得这个奖,家人都很开心。他之前也曾获得过其他诗歌奖,但这次是奖金最高的,税后奖金相当于工作两年的收入。

  争议:源自新诗无评价标准

  13字短诗获10万元大奖,有人赞诗作本身“有韵味”,也有人质疑这是主办方博取眼球的营销方式。而诗歌界业内人士则直言,这首诗不配10万元的奖金。

  通俗易懂和好诗无法画等号。湖南籍诗人周瑟瑟认为,这首诗的好在于通俗易懂,普通老百姓会喜欢,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时下的好诗,“施云写的有点像上世纪20年代的汉俳,两三句,其中蕴含一些小哲理。后来海子、顾城都写过这种小短诗。”

  在周瑟瑟看来,中国新诗发展了近百年,如果这样的作品放在上世纪20年代,也就是冰心、宗白华时期,就很流行,但放在现在,它的现代性显然不够,“它对人的启蒙的深度不够,诗意深度远远达不到现在中国诗歌最好的程度。”

  诗人北塔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情感的深度、思想的深度,以及角度的独特程度,是评判一首诗好坏的标准。《故乡》写得比较简洁,还用了点修辞,把故乡大而虚的概念具象化了,其中一个字“盛”是全诗的诗眼,“但是这首诗情感有多深还谈不上,有些人写的诗感情非常浓烈,这首诗却看不出来。”北塔坦言,短诗往往是某个时刻心间的一个小念头,像“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这样名号的奖,给了这么一个小心思,似乎不太合适。

  《星星》诗刊执行主编龚学敏认为,《故乡》一诗在整体上单薄了一些,奖金设置有些高。同时,他也提到,目前新诗没有一个公认的评价标准,也是引发争议的一个缘由。

  诗人:办诗歌赛别搞噱头

  据媒体报道,面对外界的声浪,咸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济民的态度很明确,“诗歌在于韵味,不是越长越好,有时候越短的诗歌文字的张力反而越强。”他毫不讳言《故乡》带给自己的震撼和遐想,“诗短有力。”此外,主办方还提及,咸宁举办的首届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是江西诗人邓诗鸿的《咸宁辞典》,共有138行,字数长达2000多字,最终捧回奖金50万元。相比之下,本届大奖赛一等奖的奖金已经降低了不少。

  这些年来,举办诗歌、文学大赛,借以提升城市、地区的文化形象,就像双胞胎兄弟一样,紧紧连在了一起。美丽广东“观音山杯”诗歌大赛、四川广元“蜀道之光”诗歌大赛、福建邵武“张三丰杯·诗画邵武”海内外诗歌大赛、山东广饶“兵圣之光”全国诗歌大赛、浙江海宁“诗韵江南”原创诗歌大赛……地方举办的诗歌活动五花八门,难以计数。

  对此,北塔感叹道:“尽管不能回到上世纪80年代的狂热程度,但现如今社会的诗歌氛围也算是‘温热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诗歌。”不过,面对如此的“温热时代”,诗人向以鲜表达了一丝担忧,“诗歌比赛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没有严格的诗歌品质要求,将诗歌无限娱乐化、商业化,将给诗歌本身带来巨大的伤害。”龚学敏也提醒道,各地搞各种诗歌活动是好事,但是不要搞噱头,因为在轰动效应过了之后,不会真正留下什么。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